如果我有一部时光机

如果我有一部时光机……

一百年前的那个5月4日,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通过游行示威、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那个年代,青年们智性勃发,血脉贲张,为济世救民,不惜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爱国志士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最“燃”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站在百年后的今天,沐浴着新时代的温暖阳光,我想,如果能够拥有一部时光机该多好,这样就可以乘着时光机穿越时光隧道,去穿过山和大海,去告诉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们,如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盛世如你所愿。

如果拥有一部时光机,我要去追寻百年前的陈独秀先生,告诉他一个世纪后,“德先生”和“赛先生”已不囿于一句口号,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创刊。《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思想惊醒了长期被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点燃了至今不灭的思想解放火炬。1919年5月,陈独秀发出了“要有权威的示威活动”,非人们“站起来直接解决问题不可”等口号,他在《每周评论》上连续三期出版了《山东问题》专号,详细报道了北京学生爱国运动,顺势推动了全国运动的发展。期间,他还接连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等鲜明有力的口号,以及“直接行动,改造目标”,为运动指明了方向。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青年人视其为精神导师,毛泽东赞其为“五四运动的司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10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面对实现百年夙愿,前所未有Www.0279.NeT的历史机遇,当代青年责无旁贷,亦任重道远。

陈独秀《敬告青年》言到青年如初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0年前的那段历史,是中国人们在黑暗中觉醒的历史,是中国青年手执火炬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序幕,探寻国家与民族前程的历史。百年之后,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五四时代学子们热血和理想,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自己,也照亮了未来。

当我走进这部剧,深深被那位“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子民三请仲甫”的陈独秀陈仲甫先生所吸引,被那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在那样一个政府混乱,军阀割据的时代,陈独秀可以打破常规,寻找到了思想启蒙这一崭新的革命路线,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陈独秀与李大钊,胡适三人在前期以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想法共谋大事而汇集,当然后期也因为不谈政治而分道扬镳,在那个时代,启迪民众固然重要,但是有腐朽的政治制度这座大山在阻碍,不得不拿起枪杆来反抗。

陈独秀流亡回来在众人面前的“亡国无可惜”引得学生破口大骂,但却有李大钊愿意听他其中道理;在回到北京,引得蔡元培三顾茅庐,聘请他为北大老师;在被捕入狱,却能得到吴炳湘的“胖了四斤”的照顾。这些都体现着他的人格魅力,受到各阶层的钦佩。他回来看着民不聊生的大众,看着病入膏肓的中国,发出悲痛的呼声“你们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的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面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那时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于是创办《新青年》,来一步步瓦解这个腐朽的思想。

青春的美丽,正式奋斗之美丽。在新时代里,青年们依然要集结唱响五四奋斗之歌,用实际行动诠释五四精神,让青春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让他当年的岁月,如镜子般诫勉吾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