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北宋时期,坊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使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是描绘汴京市井的宏篇。

张择端,生活于北宋南宋朝代更替的时代,因而《清明上河图》便成了南迁人民思念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也意在提醒统治者勿乐不思蜀,应当尽力收复中原。

整幅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成条状。描绘了都城汴京由外到内的繁华景象。快慢紧柔,有序地排列,回味无穷。

开卷处描写汴京近郊。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其中描写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又与题Www.0279.NeT目“清明”相照映。

中断写汴河两岸。河中的船只若排成队的毛虫,舳舻相接。有一拱桥,以巨木架成,宛若飞虹,故曰:虹桥。桥下巨大漕船与岸边桥以上人们的描写细致入微,为古今名家称颂:这艘漕船即将过桥,船员们正紧张地放下桅杆,岸上与桥上有人挥臂助阵,而有人却无暇一顾,成为全画的高潮。

后段写汴京街区。这里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各类店铺,各种人民,应有尽有,无所不备。

全图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结构清晰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留下珍贵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