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吴,我们学校也有好的姓吴的,那吴姓的来源是什么?历史上姓吴的名人、诗人有哪些?现在我国人口中有多少个姓吴的,吴姓排名第几?带着这三个问题,我对“吴”姓的历史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寻
3、询问别人
三、资料整理
来源:吴姓最早起源子黄帝姬姓,发源地是河南兵凌市虞城县,古代吴姓主要分布于陈留郡、濮阳郡等地。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名,2023年大陆地区吴姓人口约2780万人
历史: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战国时的军事家吴起;
名人:秦末起义领袖吴广;智多星吴用;明末清初吴三桂……
现状:吴姓在百家排名第六,在中国大陆是第九大姓,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
四、研究结论
1、吴姓起源于黄帝姬姓,发源地是河南,人口总数不确定,约有2780万人。
2、历史上有关吴姓名人很乡,有著作《西游记》的吴承恩,“画圣”吴道子……
3、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位,在中国大陆是第九大姓。
我为吴姓名人感到自豪!
篇二: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的姓氏是“黄”
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我的姓氏“黄”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黄姓的历史。
2、上网搜索,了解黄姓名人的故事。
3、询问亲朋好友,了解“黄”姓的现状。
三、资料整理
1、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Www.0279.NeT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3、源于改姓而来:
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四、结论
1、我国的黄姓源远流长,传说起源有三支:(1)出自赢家(2)出自金天氏之后。(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
为华人十大姓氏之一
2、在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有黄庭坚、黄道婆、黄石公、黄生、黄帝、黄兴、黄齐生、黄克诚、黄金荣、黄飞鸿……我们为黄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3、黄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八多的姓氏,据统计,目前黄姓人口总数以超过一亿。4、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篇三: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里姓郭的人虽然不多,但是我家总共只有六口人,除了妈妈姓杨之外,其余的人全都姓郭,爷爷还说,郭姓在历史上是皇族,可有名了。那么郭姓是怎样来的?历史上姓郭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郭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郭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手机电脑搜索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郭姓的来源:郭姓主要源自于姬性、任性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的郭序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东西虢国(虢通郭)。东西虢国地跨黄河两岸,实为一国,他们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东虢国位于现在的河南荥阳,西虢国位于陕西宝鸡,后迁到现在的三门峡,称为南虢,咱们灵宝当时就是南虢国的一部分。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假途灭虢,就说的是咱们三门峡的这个虢国,当时晋国想灭掉虢国,重金贿赂他旁边的虞国,想向虞国借道要灭掉虢国。虞国国君见利忘义,不顾大臣劝阻,不管什么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答应了借道,结果在晋国灭掉了虢国后,他也被晋国灭掉了。这就是假途灭虢的故事,留下了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
在前不久,三门峡上村岭挖掘到了虢国的墓地,出土了3万多件文物,其中陪葬了特别多的兵器和车马坑,说明虢国国君在历史上地位崇高。他们当时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曾替周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才会在墓葬中有这么高规格的陪葬品,后来三门峡还建造了虢国博物馆,我还去参观过呢。
2、历史名人:郭氏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名将郭子仪;元代编制了《授时历》的郭守敬;东进的训诂学家郭璞;东汉时期与华佗齐名的神医郭玉;周朝开创“界画”画派的名画家郭忠恕以及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当然,还有现代一位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威望的人物,我们郭姓都应该引以为荣,他就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
3、现状,据统计,郭姓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省,其他省也各有分布,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四、研究结论:
1、郭姓主要源自于姬性、任性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的郭序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东西虢国,使郭姓慢慢发展壮大,直至现在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东比三大郭姓聚集区。
2、历史上,郭姓名人辈出,有名将郭子仪、天文学家郭守敬、训诂学家郭璞、名医郭玉、界画家郭忠恕、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23年,当代郭姓人口达到千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
篇四: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陈”,我也有好几个朋友也性“陈”,所以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陈”姓是怎么来的?
2、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3、现在姓“陈”的人大约有多少?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资料。
2、查阅书籍和报刊。
3、询问长辈。
三、陈姓的历史。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第五名,陈姓在江苏排名第3名。我国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覆灭商朝,建立周朝以后,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为了表示尊崇,就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了他,并封他为陈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谥号陈胡公,古代有以封地为姓氏的习俗,所以陈胡公的子孙都以陈为姓,陈姓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四、陈姓的名人。
陈平,汉族人,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后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六出奇计辅助刘邦开疆辟土,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为西汉名相。
五、陈姓的人口数量。
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大约有7000万。
六、总结。
1、陈姓源出自妫姓。
2、陈姓名人很多。
3、陈姓人口数量有许多。
篇五: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屈”姓是我国人口第几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记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为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于是就用封地命姓,顺便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很有势力的大宗。
“屈”姓的历史名人:
1、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曰灵。
2、屈晃:屈晃祖籍汝南(今河南省汝县),汉末避乱南下,三国吴时居章安(今属椒江区)。初为郡吏,在职清廉,颇有政声。
3、屈大均: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
“屈”姓现状:屈姓迁徙分布情况,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余。屈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屈氏以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
2、历史上“屈”姓名人才辈出。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创始人、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始人之一的屈伯川。机器质量与监控诊断专家屈梁生等。
3、2023年,我国户籍人口“屈”姓排行第一百八十二位。
篇六: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刘,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刘。“刘”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刘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刘”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的方法。
三、资料整理
“刘”姓的来源: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刘姓的历史名人:姓刘的名人有汉昭烈帝刘备、汉朝的开国皇帝邦、诗豪刘禹锡。
刘姓的现状:刘姓人口很多,约有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在十四个民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都有姓刘的人,甚至海外也有不少刘姓华侨。
四、研究结论
1、“刘”姓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2、姓刘的名人有汉昭烈帝刘备、汉朝的开国皇帝邦、诗豪刘禹锡。
3、2023年,我国户籍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刘”姓排名第四。
篇七: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陈禹潼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与历史。那么,“陈”姓的历史与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
陈姓
陈姓,根据户籍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摄氏度IIS),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源于周初封在陈国的舜帝后裔胡公满。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历史人物:
陈胡公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璘(1532年—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明代将领、抗倭英雄。
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现状: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四、研究结论
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源于周初封在陈国的舜帝后裔胡公满。
当代陈姓人口数量已超过8000万,为中国第五大姓。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人口约7138万4000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46%左右。
篇八: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发现从出,我们从小被冠姓氏,在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习到了许多姓氏,例如黄姓、李姓、雷姓……还有没听说过的姓氏,让我开始对姓氏感兴趣,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杨”姓历史和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查找网页
2、翻阅书籍
3、询问父母
三、”杨”姓的古今
杨姓的”古”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23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得姓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杨姓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杨坚在位期间,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创造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还有
杨守敬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
杨起隆清代康熙初年起义军首领等
杨姓的”今”
2023年杨姓人口3700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云南三省;这四省杨姓人口数量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30%。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特级航天员,出生于辽宁葫芦岛市,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杨深秀,杨锐[戊戌六君子]
杨绛[著名女作家]等等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研究结果
“杨”姓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分布广,有许多古代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值得我们学习。
篇九: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姓吴我的朋友有的也姓吴吴是怎么来的了?在史上姓吴的名人又有哪些呢?吴姓蔡我国排名多少了带着问题我对吴的历史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问自己的长辈
2、在手机上查资料
3、查看书籍
三、资料整理
“吴”姓的来源:早在黄帝之前有一户姓江的部落这个部落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置形状相近可以通过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就有了吴姓。
“吴”姓的历史名人:历史上有著名作者吴承恩,他写的《西游记》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姓的现状:现在我国人口有16亿,吴氏人口约3000万,3000万/16亿=1。875%。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在上古时期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同吴音。
2、吴姓在历史上名人:吴道子、其中吴承恩是西游记的创作人吴勉、吴广、吴起、吴三柱、吴沃尧、吴昌硕、吴期浚。
3、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据2023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2880万人,排名第十位。
篇十: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陈,我也有好几个邻居也姓陈。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姓“陈”的历史名人。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和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陈”姓的来源
“陈”姓最早出自妫(gui)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灭商朝后,丰舜的后人陈胡公如妫满在陈地,建立陈国,后来他的后人因内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陈胜、陈琳、陈子昂、陈平、陈寿、陈名夏、陈毅、陈贞慧、陈嘉庚……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为455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是列全国第5位的大姓。
陈一性族谱
在湖南韶山保存着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20卷之长。
四、结论
1、我国“陈”姓历史悠远,“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离的后裔。据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建立周朝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峰他在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到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立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亡国后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是有了陈姓。
2、总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春秋时有孔子弟子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还有近代数学家陈景润……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据统计,“陈”姓人口,超过4550万。
4、陈嘉庚,福建厦门人。著名爱国华侨,他早年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慷慨解囊,解放后,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篇十一: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不少同学姓陈。“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陈”姓在中国是不是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
2、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起源:陈氏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之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胡公满传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历史名人:陈胜,秦朝末年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农民起义,掀起反秦热潮;陈平,辅佐刘邦一统天下,被太史公司马迁列为六大西汉世家开创者之一;陈霸先,文武双全,是一位开国皇帝;陈子昂,唐代诗人,写有《登幽洲台歌》这一家喻户晓的诗篇;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一职,五四运动发起人之一。
现状:2023年陈姓人口总数为5440万人,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其人口分布大多在沿海城市,如: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江苏及中国台湾以“陈”姓居多。华侨中,很多人都是“陈”姓,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在中国,有很多姓氏都是“陈”姓的分支,如:田、胡、袁、敬等三十九个姓氏。放眼全球,“陈”姓算上分支,人口已达二亿多!可以说,“陈”姓是全球第一大姓!
四、研究结论
1、“陈”姓来源是舜帝后裔妫满十世孙妫完流亡齐国时,创造的姓氏。
2、历史上,“陈”姓名人才辈出,如:掀起反秦热潮的陈胜,辅佐汉高祖一统天下的陈平,唐代诗人陈子昂,近现代数学家陈景润,革命领袖陈独秀……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陈”姓可以算是“全球第一大姓”。
篇十二: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你姓什么,我姓“章”,哦,弓长“张”,“我们500年前是一家。”不不不,我是立早“章”,于是我们调查了一下。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章姓的来源和名人故事。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的内容
书籍,报刊章姓的来源黄帝轩辕氏,据民间相传,他总共有25个儿子,其中12个以德为姓,以后不计其数的不同姓氏,正是从最初的这12个“基本”姓氏所分出。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此等十个姓。
教科书,书籍,报刊历史上章姓名人章韅,章邯,章平,章巖
上网章姓人口大约有150万
外公讲述章姓族谱在慈溪有几千卷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有关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姜姓说。
出自姜姓,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姓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赐封姜太公于齐地,建立齐国。鄣国被姜太公收为附庸国。后姜太公将齐国留封给嫡子,而将鄣国分封给庶子。到了姜虎时,被正式封于鄣国,鄣国被齐国灭亡。姜虎辗转数年,遂定居于武都,于鄣字去邑为章。
2、源出任姓说。
出自任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任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黄帝最小儿子与禺阳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据史籍《左传》记载,任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任姓。在任姓之后,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祝氏这十个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姓养子,遂姓章。
3、源于满族,出自金、元、明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记载,金国时期,有古老的章罗海西女真章罗部,原居今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南七十公里处一带地区,后其首领章罗谒兰冬在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三年,公元1216年)为积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贵德),遂率其部迁至青海地区。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章氏,为女真民族较早即采用汉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Hala,世居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章佳(今辽宁新宾章京河流域)、宜汉阿拉()、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尹氏、车氏、英氏、宁氏等。
满族章齐氏,满语为JangciHala,汉义“毡衣”,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满族彰锦氏,亦称张锦氏、张金氏、彰锦氏,满语为JangginHala,汉义“将军”,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穆溪(今辽宁新宾木奇镇)、长白山、沈阳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
5、源于土家族,出自元、明时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家族,在宋、元时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两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区。后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际引为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严诏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族皆改为汉姓章氏。[1]
1、改为章仇姓
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皆姓章仇。
2、改为卢姓
隋炀帝对章仇太翼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赐姓卢氏。
3、改为庄姓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庄姓,先祖章姓。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避朱元璋之讳,改章姓为庄姓。
迁徙分布
公元前664年,鄣国被齐国灭亡,章姓始散居齐地,西汉初,有秦将章邯、章平兄弟,其后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赣,匈奴单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汉者章尼,东汉时有扬州人章河,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陕西,南及苏、赣。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的后裔,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资料表明,河间(今属河北省)之章姓亦发展迅速,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隋唐之际,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而且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章甫由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徙居真州(今江苏省仪征),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今江苏省镇江),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此际,由于章得象、章惇、章鉴入朝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
如今,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15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章氏家训》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是中国十大最有名的家训之一,被中纪委选中并大力宣传。
内容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嫖与赌;
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译文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
“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
“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
“盗”、“奸”两字是为居家必防,
“嫖”、“赌”两字是为亡家之路,
“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卑鄙,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像这种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谱中,死后怎配葬我列祖坟地呢?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四、结论
1、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称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2、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献县)、豫章(今江西南昌)等为郡望,以“望居冀赣,源自炎黄”等为堂联。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
篇十三: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提的提出
我们家一家六口,除了妈妈和奶奶之外,我家的全部人都姓唐,我们家乡的村子里也几乎都是姓“唐”。“唐”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关于“唐”姓究竟在我国姓氏中占怎样的位置,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唐”姓的历史和发现做了一些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唐”姓来源:皇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帝尧,姓依祁,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迁杜国,称唐杜氏。
“唐”姓氏史名人:唐顺之,江苏武进人,明朝散文家,观至右金都御史、化凤阳巡抚。“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姓现状:当代唐姓人口已达101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人口的0。65%从明朝至金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1010余万,约19倍。
四、研究结论
1、唐姓起源很早,传说,舜帝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说以被称为陶唐氏。
2、“唐”姓是中国姓氏排行25位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
3、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这6省唐姓占全国唐姓人口60%。
篇十四: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我姓郑,我想了解一下姓郑的历史和现状,于是我做了一次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资料
2、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郑国时期,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2、在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3、在郑氏家庭里有许多名人。战国时的著名水利工程师郑国;汉代名将郑成功;清朝书画家郑板桥;元朝著名剧作家郑光祖;唐朝学者郑虔;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明朝航海家郑和;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4、截止2023年,“郑”姓人口已达一千三百多万,姓氏排名21位。
篇十五: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对余的姓氏,很感兴趣,而且姓余的人很少,我觉得值得研究,于是我对余姓的历史名人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找关于中华姓氏大全,上网浏览并了解余氏名人和来源。
2、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余姓资料。
四、结论
1、我国余氏源远流长。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2、在历史的岁月中,余姓名人不计其数。余靖,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人。天圣进士,历集贤校理、知制诰、知桂州兼经制广南西路贼盗等,官至工部尚书、知广州余玠,南宋将领。字义夫,号樵隐。蕲州广济(湖北)人。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与蒙古军作战,以功补进义副尉。淳佑元年,玠率部援安丰,擢淮东制置副使……
3、据统计,目前余姓人数已达到两千万人。
篇十六: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安义三小五(6)班熊诗程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篇十七: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亲戚有不少人姓罗,我有好几个朋友也姓罗,罗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罗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罗姓用的人数是第几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罗的姓氏和现状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从网上查资料。
2、问家长。
三、资料整理。
来源:有5种说法,一种是源于妘姓,数字颛顼帝之孙视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今河南罗山),属于国名为氏,与己、董、彭、秃、芈、曹、斟称为“视融八姓”。
一种是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关是罗姓,属于以官职称谓人士。
一种是源于新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拨叱罗氏族,叱罗氏族二白改为罗氏。
一种是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阿史那部解,瑟罗可汗,属于汉化为氏。解瑟罗氏后改为罗氏。
还有一种是源于蒙古族属于帝王赐姓改或汉化为氏。
历史名人:有被称诗亮的罗邺、豫章学派创始人的罗从彦、广州、益州两州的刺史罗友、山水画家罗牧、《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唐代文学家罗隐、唐朝军事家罗通与罗士信。
现状:据统计,罗姓排在中国第20位,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主要分布在南方。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罗姓历史起源久远,在439年就有罗姓了。
2、历史上罗姓人才辈出,罗邺、罗友、罗牧、罗从彦……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我国国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姓,罗姓排在第20名。
篇十八: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
2、查阅书籍
3、询问父母
“陈”姓的来源:
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人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二)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三)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刘氏改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1]
白氏改姓
《河南官氏志》记载:陇右白永贵,于隋初改为陈氏,此为万年(今陕西西安)之陈氏。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叫令英,史称陈令英。[1][5]
侯莫陈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1]
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姓陈的历史名人:
1、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一说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3、陈寔,字仲躬(《陈寔碑》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县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结论: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据2023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陈姓在2023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数量达0。633亿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该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述、陈垣等等。
篇十九: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经常从诗篇散文,文章,小说常看到张的姓氏,于是我和我同班几个姓张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于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名人故事。
张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得姓始祖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名人
张飞:三国时蜀汉大将,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南召县人。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姓人口总数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手拉弓绷紧弓弦,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这个星象的排列形状就像弓一样。宋朝时期,中国姓张的人有490万人,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在明朝的时候,张姓人口数量为560万人,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二。在宋朝至明朝的600年间,张姓人口分布主体由东北向西南迁徙。从宋朝至今的1000多年中,中国姓张的人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23年中国张姓人口数量为8480万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三。
篇二十:关于严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家乡的村里人全部姓李,身边也有很多姓李的。“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究竟在我国姓氏中占怎样的位置?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
2、百度搜索李姓的名人故事。
3、询问父母和长辈们。
三、资料整理
1、“李”姓来源
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历史名人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出身中医世家,明代杰出医药学家。他历时三十七年编写完成了《本草纲目》,对我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世民:即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封建帝王。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刑法宽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祖籍甘肃秦安,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他的一生创作甚多,现存有九百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等。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陈国人,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周时以著《道德经》而闻名,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
李斯:河南省上蔡人。战国时任秦国宰相,曾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就了封建帝业。
3、现状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越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7。19%。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四、研究结论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比例仅在4%左右。在台湾排名第五位。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