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过年的滋味
作者:范云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总是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浓郁,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家里老人总说:“过了腊月就是年。”只要这腊月一过,我就掰着小手指头一天一天数日子,盼着小年的到来。过了腊月,人们也都开始置办年货了,一到赶大集的日子,人们就欢天喜地的开始置办年货。集市上人山人海,年货也是琳琅满目,此起彼伏旳叫卖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人们一次次往家里搬东西时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十足的过年氛围。小时候我的家里不是很富裕,所以以买年货的时候是让我最兴奋的时候,奶奶会大方地拿出一些年货给我吃。这水果糖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每次我都会偷偷的多拿几块,虽然只是几块小小的水果硬糖,但是在小孩子吃的时候是无比香甜的,回味无穷的。
之后几天里人们就开始炸丸子,炒瓜子,杀鸡宰鹅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就是贴福字、春联。妈妈做完了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福字和春联这件事都是我和爸爸来做的,虽然冬天十分寒冷,我的小手冻得通红,但是内心却是十分激动。爸爸说:“贴福字和春联寄托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说起年味的话,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特有的糖醋水和冻梨。到了除夕夜,冲上几杯糖醋水,在水中化上几个黑黑的冻梨。喝口酸酸甜甜的糖醋水,吃口软糯香甜的冻梨,这一年的难过和伤心瞬间就都会治愈了。
浓浓香甜,甜不过小时冻梨的味道。淡淡香甜,香不过儿时过大年的滋味。
篇二: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共有一个节日,名字叫“春节”。春节就是农历的新年,是中华儿女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
春节前的必修课:买新衣、办年货、蒸饽饽、做豆腐、大扫除、贴年画、贴春联……春节前最喜庆的就是除夕夜了。
岁岁有除夕,年年有相聚。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家宴,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觥筹交错中,分享一年的成长和收获,共同祝愿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平安喜乐。年夜饭后爷爷奶奶在家,我们去家族里其他长辈家串门,提前祝福新年好,回家后一家人一起看春晚,抢红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年的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挑个吉时放鞭炮,下水饺,在热气氤氲暖气融融的老家,一起吃新年标配的元宝水饺,寓意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左邻右舍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新的一年开始了!
拜年,是新年最重要的事。爷爷奶奶们在家看家,等着叔叔大伯家小辈们来拜年,爸爸妈妈带我去伯伯婶婶家集合,我们20多人的拜年大部队很快集合完毕,出发拜年!无论到哪个长辈家就是一句简单的:“过年好!”长辈们拿出好吃的糖果,我们就不客气地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装在衣服口袋里。我们这些小吃货们一路边分享糖果,边拜年!大人们给我们拍照片,再分享到家族群里,长辈们群里发红包,我们抢着手机开红包…过年是多么红火的字眼,是多么温暖的词语,象征着祥和,象征着团圆。
年是一个节点,终结一年的过去,开启一个新的未来。你好2023年!我们以百倍的努力迎接你!
篇三: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是一年之首、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在春节我们看春晚,吃饺子,放烟花,贴春联,拜年等等……
看春晚
在春节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瓜子等干鲜果品,对了,还有糖果。
吃饺子
在春节早上我们吃饺子,那饺子就像一个个金元宝。很多人以为饺子是早上包出来的,不然,这饺子是春节前一天除夕晚上包出来的,包完后还要放鞭炮呢!
放烟花
放烟花虽然可以玩的很高兴会感到浓厚的年味儿,但是放烟花时可能会引起火灾,可能会伤到自己,会让空气变得更差,破坏了地球的环境。而且还要让环卫工人去辛苦的清理。
贴春联
贴春节之前我们得先熬好浆糊,先把浆糊刷在门上,之后再把春联贴在门上,就这样春联就贴好了。
拜年
所谓拜年就是走亲访友,有一年我去拜年,到了一户人家,主人热情的招待我们,又和我们聊起了天,聊天期间一边吃瓜子,一边吃花生,还有的时候拿块糖品尝一下。妹妹看到了盘子里的糖果,口水都流了出来,向外流的样子像一条瀑布。可是她怎么拿也拿不着,这会儿她可着急了呢,急得她连蹦带跳,我猜的恨不得一下子把糖拿出来,再放进嘴里去。这时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拿了一块儿,我说:“妹妹你快看,我这里有糖果,你拿去吃吧。”妹妹,看着我手里的糖果,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走时他还恋恋不舍,嘴里还嘟囔着:“等会儿再走,再让我吃上两块糖果。”
我记忆中的春节,就是这样的热闹非凡的一幅景象。
篇四: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四(2)班蒋沁琳
独特的年夜饭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全家第一次在杭州过年。
农历大年三十早上,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我也加入了这个忙碌的大队伍。奶奶说,今年虽然不在老家过年,但老家的味道不能少。于是,年夜饭的菜单上便多了一道家乡的特产——杨梅馃。我的任务便是和奶奶一起做杨梅馃。杨梅馃外观鲜红,酷似杨梅,因而得名,是东阳老家宴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甜点,用来点缀喜庆,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做杨梅馃需要糯米、红糖、芝麻等材料,还要提前把一部分的糯米用红粉染红,把红糖和芝麻混合在一起,做成杨梅馃甜甜的馅。等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包杨梅馃了。我和奶奶把杨梅馃的馅搓成一个个小小的圆球,用提前搓好的糯米团子包裹住这些小圆球,杨梅馃的内部就完成了!这个配方是不是有点像芝麻馅的甜汤圆呢?接下来,就是把这些“小汤圆”放进装满染红的糯米里滚动,再把这沾满红糯米的团子放进空碗里滚几下,这样糯米粒就不会掉下来了。最后将做好的红糯米团子一个个平铺放到蒸锅里,隔水蒸半小时左右,杨梅馃就做好了!
时间跑得飞快,年夜饭时间到了!圆形的餐桌上堆满了美味的食物,炸鸡块、羊肉、牛肉、鲍鱼、笋干炒肉、毛豆、春卷、……“杨梅馃来喽!”爸爸端着装满杨梅馃的盘子笑着向我们走来,甜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餐厅!我们举起手中的杯子,“祝我们的生活像这杨梅馃一样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在爷爷的祝福声中,大家把杯中的饮料一饮而尽,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虽然我们不能和远在家乡的亲人团聚,但是,餐桌上照样是满满的家乡味,照样是满满的幸福感!庚子年是独特的,庚子的年夜饭也是独特的,它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篇五: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锣鼓敲起来,鞭炮放起来,热热闹闹过年了!2023是牛气冲天的牛年。过年,可不是从除夕开始,而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大人小孩都要忙起来,让我们体会浓浓的中国味,中国情。
跟着年俗过大年:过年的习俗数也数不清,每当快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响起耳熟能详的过年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嘿!你可别看这首童谣短,里面可蕴含了过年的整个历程呢。
除夕夜,全家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年夜饭了,吃全鸡,寓意“全家有福”,吃年糕,祝你“年年高升”,鱼不能吃完,才能“年年有余”,饺子,因为长得像元宝,寓意“财源广进”,“阖家团圆”。
爆竹声中一岁除,大年初一,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红”,以爆竹声来辞旧迎新,爆竹过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满街祥瑞,喜气洋洋。
“往上点,往右点!”,啊,又到了贴对子的时间了,大家在门上贴上对子,窗上贴上窗花,让新一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拜年开始了,小辈们祝长辈吉祥如意,长辈们呢,则忙着给孩子们发红包——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同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新的一年。
年俗大家庭的成员们数不胜数,这都是中国五千年来宝贵的回忆,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牛年吉祥,牛气冲天,牛运亨通!
篇六:过年中国人的记忆作文600字
过年
作者:于馨萌
在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了。每到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送旧迎新非常热闹,人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赶回家和家人团圆。这里面还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呢!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扑食人畜,百姓无可奈何。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庆祝胜利。
以前过年时我最喜欢看焰火了。一个个烟花带着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开心极了!现在为了相应国家号召,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不再燃放烟花爆竹了,但是过年的氛围丝毫没有减少,换来了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
今年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家提倡在本地过年。有许多在外上学和工作的人都留在当地过年,他们通过云拜年的方式向家乡的父母亲人传递美好的祝福。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好好的团聚。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