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 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这是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第 1 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第 2 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沉浮条件的应用及分析。
沉浮条件的应用。
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
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学生归纳小结:
(多媒体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展示)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31-132页的内容。
1、密度计: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密度计的了解?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悬浮还是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F浮=G计ρ液=F浮∕ɡV排=F浮∕ɡV浸
浸入液体中越深,排开的液体越多,液体的密度越小。
2、盐水选种: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盐水选种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地挑选种子的方法。如何利用盐水来选种子?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3、潜水艇:
演示实验:利用潜水艇模型来演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或用课件展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
师: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下潜的?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学生归纳总结:
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4、孔明灯和热气球: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你煮过饺子吗?生饺下锅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凉了后又沉入水底,为什么?
2、一条船从河里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化吗?船舷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3、如何测定血液的密度?
〔新课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的原理
2、盐水选种的原理
3、潜水艇的原理
4、孔明灯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
三、随堂练评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在水面外,求此木块的密度?
2、烧杯中有一冰块副在水面上,假如冰全部熔化成水,那么水面将()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
[课外作业]
教材第134页第1至3题
教师课后完成。
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第 3 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一、引入新课:
1.浮力的计算
(1)称重法: F浮= __________。(2)阿基米德原理: F浮=__________。
2.影响浮力的因素:(1)__________;(2)__________。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1、从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浮沉
观察: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于什么?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即:
(1) 漂浮 → F浮________G (2) 上浮 → F浮________G
(3) 悬浮 → F浮________G (4) 下沉 → F浮________G
问题: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与沉
思考:你能用公式推导的`方法总结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吗? (1) 漂浮 → ρ液__________ρ物 (2) 上浮→ ρ液__________ρ物
(3) 悬浮 → ρ液__________ρ物 (4) 下沉→ ρ液__________ρ物
观察下面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铁钉、蜡块、小石头、木头。)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
浮沉条件的应用(阅读课本P179-180)
⑴ 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始终是
__________状态,密度计工作原理: F浮__________G
⑵ 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饱满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
⑶ 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⑷ 热气球、孔明灯、许愿灯:改变球内气体__________来控制浮沉。
四、习题演练
1、把乒乓球浸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会__________;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会__________,氢气球放手后会__________;充满空气的气球放手后会__________。由此可见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大小。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当__________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密度计的重心在密度计的__________,所以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能直立在液体中,这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它所受的重力。
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露出液面的体积就__________,因此密度计的刻度约往上越__________。密度计的刻度分布__________,而且上面的刻度线偏__________,下面的刻度线偏__________; 密度计__________部的玻璃泡内装有小铅丸,其作用是__________。
3、用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是因为_____ ___________,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到容器的底部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_
4、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__________,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要实现上浮和下沉,只能改变潜水艇自身的__________。因此当压力舱充满空气,阀门关闭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当打开阀门,海水进入压力舱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当压缩空气打入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
5、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在放入该液体中,则 ( )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6、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浮沉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浮沉的 ( )
A、鱼的重力 B、鱼的质量 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受到的压力
7、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你煮过饺子吗?生饺子放入锅中,便下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如果把凉的饺子放入锅中,又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
判断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第 4 篇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上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继续探究。在探究内容上主要有三:一是认识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现象;二是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条件;三是通过学习,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重点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浸没在水中小瓶运动,继而分析小瓶上浮与下沉时的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得出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条件,进而得出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条件。
本节主要突处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利用浮沉条件进行简单的生活应用及解释。
本节课以新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新理念,落实了三维目标,坚持了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完成了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诊断评价五个环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物理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本课教学中,在一个饮料瓶里放一个倒置的小瓶,通过挤压实现小瓶的浮与沉。从而创造出与物体的浮与沉相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质疑,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探究,重视过程体验。
在物体的上浮与下沉实验探究方面,注重了让学生用小瓶根据题目,自主探究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及合力的知识分析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小组合作共建,重视合作交流。
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注重了让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组探究下沉条件,有的小组探究上浮条件,从不同的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小组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方法,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
四、知能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课遵循着物理来自生活,最终还是应用生活。对于物体浮沉的条件,本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增强学生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