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15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1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无机物的简单分类

  5、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6、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7、三种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基本仪器、典型实验装置图

  8、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规律

  9、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三种元素〈0、H、C〉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11、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13、十个实验:H2、 O2 、、 CO2的制取和收集、H2、C CO还原性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和常用药品取实验、鉴别几种重要物质实验、除杂的实验、实验置上的纠错、重要实验的操作程序、证明金属活动序的实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中考化学复习 溶液计算“十注意

  以溶液为载体的.计算,是的热点考题之一,该类考题具有隐蔽性强、考查面广、考查灵活等特点,在解答时往往屡屡失误、频频失分 初二,为帮助学好该类,现将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归类解析如下:

  1.注意:不是放到水里的物质就是溶质

  例1.将6.2 g氧化钠完全溶于93.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6.2% B、等于6.2% C、小于6.2% D、无法计算

  分析:氧化钠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Na2O+H2O=2NaOH,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6.2 g Na2O溶于水后会生成8 gNaOH,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8 g/6.2 g+93.8 g×100%=8%,应选(A)。

  答案:( A )

  点拨:学生往往误认为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后的溶质仍为氧化钠,而忽视了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aOH,因而错选(B).

  2.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例2.配制500 mL 20%(密度为1.14 g/cm3)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_______ mL,需要水_______ mL

  分析: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500 mL×1.14 g/cm3×20%=x×1.84 g/cm3×98%

  解得x=63.2 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0 mL×1.14 g/cm3-63.2 mL×1.84 g/cm3=453.7 g,

  其体积为:453.7 g÷1 g/cm3=453.7 mL

  答案:(1) 63.2 mL;(2)453.7 mL

  点拨:不同的液体混合时,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混合前各液体体积之和,学生往往认为稀硫酸的体积=浓硫酸的体积+水的体积,导致误解。

  3.注意溶液的总质量

  例3.向100 g5%的NaCl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向100 gNaCl溶液加入5 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00 g+5 g=105 g;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g×5%/105 g×100%=4.8%

  答案:4.8%

  点拨:学生平时练习时遇到的溶液多为单一溶质的计算情况,因此他们认为加入硝酸钾之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为5%,这是错误的,对硝酸钾来说它对应的溶剂质量也同样是100 g,加入硝酸钾之后硝酸钾会全部溶解的,此时溶液的质量已变为:100 g+5 g=105 g,而不是100 g.

  4.注意溶解度的影响

  例4.20 ℃将5.6 g生石灰溶于94.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A. 56% B. 5.6% C. 7.4% D. 0.17%

  分析:生石灰溶于水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Ca(OH)2质量为7.4 g,但Ca(OH)2属于微溶物质,20 ℃时Ca(OH)2的溶解度约为0.17 g,因此7.4 gCa(OH)2不会完全溶于94.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7 g/100 g+0.17 g×100%≈0.17%,应选(D)

  答案:(D )

  点拨:解答此题学生出现的错误有:①溶质为氧化钙,其质量为5.6 g;②溶质为氢氧化钙其质量为7.4 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计算得出);学生往往忽视了Ca(OH)2微溶于水这一特性,而错选(B )或(C ).

  5.注意物质中的结晶水

  例5.将25 g胆矾晶体完全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25 g胆矾晶体(CuSO4·5H2O)中含CuSO4的质量为:25 g×160/250×100%=16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16 g/25 g+75 g×100%=16%

  答案:16%

  点拨: 25 g胆矾晶体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25 g×90/250×100%=9 g,学生往往把这些结晶水的质量也认为是溶质的质量,从而认为溶质的质量为25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g/25 g+75 g×100%=25%

  初三化学精选填空题及答案

  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老师整理的精选填空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疑问。

  精选填空题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产和生活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初中物理 D、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2.沼气是一种廉价的能源,农村富有大量的秸秆、杂草等含有纤维素的废弃物,

  它们经微生物发酵后便可产生沼气,可用于点火做饭取暖。其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_______

  (C6H10O5)n + nH2O == 3n CO2 + M CH4 请填写M为 。

  开发沼气的意义是___________ 。

  答案

  1. B

  2. 3n 废物利用,开发能源(意思对给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2

  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

  (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

  (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1)溶解(2)过滤(3)蒸发

  (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

  (3)碳酸根的鉴别

  (4)酸、碱的鉴别

  六.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近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七.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微博)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八.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近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3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酸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复习学习哦。

  初中化学碱的知识点精讲

  同学们关于化学中碱的知识掌握多了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吧。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可溶性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 碱 + 酸 → 盐 + 水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HNO3+ NaOH ==== NaNO3 +H2O

  4.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相信通过上面对化学中碱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加油吧。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对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说明: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古代字画 三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上冶炼金属 2Fe2O3+3C高温4Fe+3CO2↑

  以上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的内容学习吧。

  化学会考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

  以上对化学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中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对于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知识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以上对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学习哦。

  化学会考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此知识的学习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上面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化学知识点4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回家

  例如:

  第一步:CuSO4+NaOH----Cu(OH)2+Na2SO4

  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配平氢氧根)

  第三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注明生成物物态)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Fe3O4+4H2 (反应条件:加热)团圆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

  H2O(g)+Fe----Fe3O4+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g)+Fe----Fe3O4+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g)+3Fe----Fe3O4+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加热)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即: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氧化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O (l)、Na?CO? (aq)、CaCO?(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Cl2=电解=Cu+Cl?↑,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少量) = Na?CO? + H?O

  NaOH + CO?(过量) = NaHCO?

  <3>反应物的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