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 柏舟【65句文案】
1、邶风·凯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儿子歌颂母亲并深感自责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2、作品简介:
3、诗经名句“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意思是: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译文: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满意望采纳
4、答:荡漾的反义词是平静。反义词就是意思完全相反的词。如水波荡漾是水起波纹,而水波平静则相反是连波纹也没有,意思完全相反。
5、[dàngyàng]
6、成语拼音:shuǐpíngrújìng
7、引申指物体在水中起伏波动。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元揭傒斯《题王仲山所藏<潇湘八景图>·洞庭秋月》诗:“灝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荡漾。”
9、作品目录:
10、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11、静字的含义
12、(动)水波微动的样子。形容起伏不定:湖水~|心潮~。
13、反义词有:
14、基本解释
15、“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曾经找他诉苦,恰逢他发怒坏心情。彼:作者倾诉对象。
16、造句:1、蚕宝宝们如细浪荡漾,争食着那又肥又嫩的桑叶,发出一阵阵细雨轻风般的沙沙声。
17、反义词是平静。
18、今河南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19、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20、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
21、水波微动。
22、在日常使用中,“漾”也常做动词,表示抛掷;丢弃,如漾砖(投掷砖块)。
23、北国,也作邶国,提起邶国,我们首先会想到西周初封的卫地邶国,《诗经》里面有邶风,邶国的历史虽然很少见诸史端,但由于在西周初时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动乱——三监之乱,因此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24、反义词:平静,
25、清朗的月光普照着平静的湖面。
26、平静无波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在月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27、此事不宜冒进,大家先平静下来,三思而行。
28、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29、平静[píngjìng](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30、澄静[chéngjìng]清澈而又不泛波澜。
邶风 柏舟
31、宋邹登龙《采莲曲》:“兰橈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嫵。”阿英《盐乡杂信》十一:“我们便雇了四只小舟,并行于西湖之中,荡漾于微波之上。”
32、反义词有:平静,荡漾[dàngyàng]的解释:荡漾(汉语词汇)荡漾,汉语词汇。拼音:dàngyàng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语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3、答:荡漾的反义词是平静。题解:荡漾,汉语词语拼音[dàngyàng],释义(动)水波微动的样子。形容起伏不定。平静,汉语词语,拼音[píngjìng],释义:(形)(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34、《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共十九首。
35、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七:“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唐刘眘虚《江南曲》:“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水浒传》第四五回:“这贼秃淫心荡漾。”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十:“一股喜孜孜的味道在心里荡漾。
36、静字取名的寓意是恬静贤淑、兰心蕙性、温雅含蓄。
37、例句如下
38、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39、一、五行:金。
40、水面平静的如同镜子一般。形容风平浪静的状态。
41、(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风浪已经~下去了。他说话的声音仍然很~。
42、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邶:音贝,周代诸侯国之一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43、见“盪瀁”。
44、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45、反义词:平静
46、水平如镜
47、反义词应该是水平如镜
48、《国风·邶风·柏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49、邶:bèi,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河北南部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殷纣之子武庚于此。后武庚叛乱被杀,邶并入卫国。《邶风》即邶地民歌,包括《柏舟》等十九篇,多数是东周作品。
50、船上的同学唱起歌来,歌声忽而高,忽而低,在湖面上荡漾。
51、平静[píngjìng]
52、《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邶国的风谣,包括〈柏舟〉、〈绿衣〉等十九篇。
53、荡漾意思是: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54、三、本义:安静;宁静。《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55、二、康熙字典笔画:16。
56、“漾”,普通话读音为yàng。“漾”的基本含义为水面动荡,如荡漾;引申含义为液体溢出来,如漾奶。
57、详细解释
58、周代诸侯国名。
59、从此诗的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60、词语解释:
邶风 柏舟
61、静波[jìngbō]1.使波浪平息。2.风平浪静,水不扬波。
62、《邶风》作品目录: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63、意思:(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64、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65、四、静止、闲雅、恬静、安静指恬静贤淑、兰心蕙性、温雅含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