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那达慕

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那达慕

  导读 :小编看了《偶像来了》中草原上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那达慕

  每年夏秋之际,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要举办那达慕草原节。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草原节期间,草原上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民族的人民身着节日盛装,骑马乘车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活动地点,参加和观看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竞赛。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还常常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如今、那达慕草原节已成为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

  民族文艺

  祭敖包 敖包也叫“鄂博”,是蒙古语音译,即“石头堆”的意思。由人工堆积而成,数目、大小、高低不等,有的还插上树枝,挂上各色布条。敖包最初只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也有一些敖包是为纪念某一大的事件或活动而堆积的,具有碑铭的意义。后来由于宗教的影响,敖包以至被尊为神物。蒙古族即使在寻常的旅途中,路经敖包都要下马施舍。因此,“敖包”一词在蒙古语中也引申为“供奉的山岳”。

  祭敖包大多都在草丰马壮的七八月间,祭祀的礼仪很多,主要的有火祭、酒祭和血祭。祭敖包的礼仪结束后,一般都举行赛马、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江格尔》演唱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千百年来在蒙古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一部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主要靠说唱艺人口头流传于民间而保留至今。她以爱国、爱家、爱人民为主题思想,通过丰富多采的想象力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形式灵活、风格自然的游牧民族说唱艺术,塑造出神力非凡、武艺超众,机智勇敢,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百战不殆 的江格尔、洪格尔等英雄人物形象。

  阿肯弹唱 哈萨克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所谓对唱就是两个阿肯之间的对唱,进行诗歌即兴创作竞技比赛,寻找机会进行较量,直至挫败对方。根据对唱水平,又将对唱分为一般对唱和阿肯弹唱两种。从形式上看,对唱体材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在这种学舌对唱中,对对唱的双方来说,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也就是说,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唱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而后两句则由两个阿肯各自即兴歌唱。其诗歌标准也就是习俗歌的标准。再这种学舌式对唱中,唱词的前两句与想要表达的思想没有直接联系,大多起比兴作用。对唱双方大多通过一段唱词,交替对唱,一般不涉及重要的社会问题。

  麦西莱甫 在维吾尔族群众中,有一种以歌舞和民间娱乐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俗成“麦西来甫”。参加麦西来甫的人数不限,通常在节假日或傍晚休息时举行,一般先舞后歌。如在刀朗麦西来甫举行时,音乐称“刀朗木卡姆”,分九个乐章,用传统的刀朗卡龙琴、热瓦甫、手鼓和巴依演奏。歌舞开始后,先由一人高唱序曲,紧接着开始对舞,男女舞者随着高昂热烈的.舞曲变换各种舞姿,随着乐曲的加快,许多人因力所不及便纷纷退下,最后坚持下来的既是“舞皇”、“舞后”,被人羡慕和称赞。

  传统体育

  姑娘追 这是哈萨克族在喜庆集会上经常举行的娱乐活动。

  姑娘追大都是由未婚男女青年结对子。小伙子可以在途中与姑娘说笑甚至谈情说爱。等到双方达到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掉转马头急驰,女方则要奋起直追,追上之后可以挥动马鞭抽小伙子的皮帽或白毡帽,小伙子只能躲闪不能还手。如女方喜爱对方,则轻轻挥动马鞭以示爱慕之情,招惹观众哈哈大笑。

  赛马,是蒙古族、哈萨克族最激动人心的传统娱乐活动之一。每年在举行那达慕草原节时,牧民都要驱车乘马赶来参加赛马活动。赛马人数多少不等。赛马骑手一般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一是小孩体重轻、压力小,二是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赛马比赛一般分跑马和走马两种。

  摔跤和赛马、射箭是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非常吸引蒙古族牧民群众。劳动之余,人们总是爱聚集在繁花似锦的草原上一显身手。摔跤比赛时两个摔跤手披着由老虎图象的毛毯,从两边人群中摇摇晃晃甩着胳膊大步出场。在传统习惯上,摔跤手要披老虎皮上场,表示他们象老虎一样天下无敌。摔跤手上场时,两边观众各自唱着自己摔跤手的赞歌,待裁判员掀掉老虎皮后,摔跤手才开始交手。现在的仪式已经简化了。

http://www.cnrencai.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