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而来?

  在书的开头,这两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问题被提出,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的思考打开了一扇门。

  想想看,我们真的考虑过这两个问题吗?如果有一天你也收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认真考虑吗?也许忽略它,也许一些好奇的人会回答,但是有多少人会考虑这两个问题呢?如果老师问学生问题,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舒适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还记得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多好奇吗?我们到底想了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冷漠地接受一堆数据,却不去思考,不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本不是万能的,网络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质疑的精神,没有反抗的精神,那么火车从何而来?书从何而来?电脑从何而来?如果每个人都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我们大脑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和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打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积累出来的呢?还有谁有这种无知无畏的发现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不会后悔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绝接受既定的观点,它需要从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去了解别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和进步。

  就像一个人被压进了水里,呛了水才能学会思考。我们需要的只是这种不安分的思考,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就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

  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贯穿哲学发展的过程,也让我们自己了解了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解了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了解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及伊比鸠鲁学派与苏格拉底哲学的渊源,还有神秘主义、印欧民族、闪族文化。

  我看过《苏菲的世界》后才觉得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现在的小学生也应该开始了解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这本书有益于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精神领域更加富有内涵。并且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要远比课堂上学习哲学时多得多。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的教学,我的生活提供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3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开始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开始接触这本书以前,觉得哲学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它是一种很飘渺,离我们很远的一种东西,并觉得哲学很枯躁,很无味。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很不理解里面的内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想不会有人会思考这两个问题吧,至少我没有。但随即我被里面的哲学理所吸引了。看着看着,有时甚至会怀疑我是否真的存在,从而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上留下我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哲学,对世界的看法。哲学本是枯燥的东西,但《苏菲的世界》却全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和奈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产生了一种阅读悬疑小说的心情。

  与其说在看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收眼底。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许多哲学学派始祖苏格拉底。书中说的人常把不能理解的一些现象归于神论,等到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相信无神论!接着,哲学继续发展,宗教出现了分裂,基督教开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开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可是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战争避免不了!红十字军为了耶路撒冷那称为基督教发源地的地方,组织了教徒开始征战,开始他们也许为了教义,可后面他们虐寺路过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涤人类的心灵,只有人的自我觉悟才能改变一切,因为只要人愿意,本原本是博爱的教义会被人曲解!我想哲学是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人顿悟的学问。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4

  《苏菲的世界》是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让人深思的概念,苏菲在迷茫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了解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感觉虚虚实实的!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文明。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我发现在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然而现在的教育在哲学方面给人的感觉是“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所以以前我对哲学就是抱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想法!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

  以上是我看到一部分的感受!不过很多事我还是没想通啊!就像书中说的人常把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归于神论,等到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信无神论!接着哲学继续发展,宗教出现了分裂,基督开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开始接受基督的洗礼,可是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战争避免不了!记得历史老师提过十字军的事,原谅当时我在开小差,听的不全面啊!大概是说红十字军为了耶路撒冷那称为基督发源地的地方,组织了教徒开始征战,开始他们也许为了教义,可后面他们虐夺路过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涤人类的心灵!只有人的自我觉悟才能改变一切!因为只要人愿意,一个原本是博爱的教义会被人曲解!我想哲学是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人顿悟的学问!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5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以及生动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哲学知识,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读罢,让人受益匪浅。

  《苏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哲学就是关于智慧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名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就是讲道理的,和科学历史等等没什么关系,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但是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学习。

  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比如书中有几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童话人物,像小红帽,爱丽丝之类的,很可爱的想象。还有他的授课方式——写信,对话(至于那影碟,我们看不见,只有苏菲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与其他哲学书相比之下特别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苏菲》一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学史,也可以是科学的发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类小说……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读者。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一一为苏菲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以这么有特色的方法来写小说不是很可爱么?

  做一回小说推销员,《苏菲》一书与爱情小说一点关系也没他有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可以是人发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让人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许会激励人成为一个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6

  “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知名作家南方朔曾这样评价本书。在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一系列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上是否有上帝和灵魂?”当我们还在孩童时期时我想我们都有过这些或者类似的思考,或者算不上思考,只是出于最原始而纯粹的好奇,但后来为什么我们不再关注于这些问题,答案是好奇心。

  其实每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不论身处哪一个时代,不论身处何地,他们的关注点都是起源于这些看似很“愚蠢”的问题,就是人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人生的终极意义等等。他们是如此的勇敢而执着的探寻这真理与实践的奥秘,正如一些人口中所说的,哲学的世界亦梦亦幻它像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却又源于我们身边一切普通的事物。

  在阅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已经不知有多少次被里面的内容所迷惑,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它在述说些什么,直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又回顾了许久,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其实它的主角并不是苏菲或是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而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苏菲和她所处的整个世界其实是席德的少校父亲笔下的一本书作为给席德德生日礼物。而令人感到诡异德是苏菲和艾伯特也慢慢德感受到这个“上帝”的存在,也知道了她们世界一切的命运都掌握在席德的少校父亲的手里,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们逃脱了少校所掌控的世界。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种微妙的感觉,不经让我们联想到是否我们也同苏菲一样是“不真实的”,让我们也开始思索。

  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学家才会踏上危险的旅程,努力的回到毛皮顶端,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在没有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已经把好奇心深埋于内心,但了解苏菲和艾伯特之后,我的好奇心也被慢慢从内心深处被拉出来了,也不经开始思索自己短暂一生的意义,正如斯蒂芬霍金说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是基于每个人不同思考模型被定义出来的,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不同的。

  我开始去思考,去探究,同时关注斯蒂芬霍金,乔斯坦贾德等思想家,哲学家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理解了爱因斯坦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与牛顿力学定律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与大爆炸宇宙论的关联。正是《苏菲的世界》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点滴相印。“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存在吗?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7

  假期读完的第三本书——《苏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抱着一种很期待的期望。

  书中主要讲述着哲学。尽管我对哲学还一无所知,但却有着十足的兴趣。开头伴随着两个令苏菲(还有我)深思而费解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后来,苏菲与她的哲学教师见面了。

  书中介绍了很多和哲学有关的知识,也正是艾伯特与苏菲长久的谈话内容。但是后来却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白)。

  后来发生着很多离奇却有关联的事,苏菲经常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给她寄来的明信片。寄信的人知道苏菲,他可以进入别人的电脑,将字写在没有剥开的香蕉里,甚至让一只狗开口说话……

  读到书的后一半部分时,主人公改变了。叙事的角度不再是苏菲,而正是苏菲一直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龄女孩席德。苏菲与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但席德却知道一切。苏菲的生活全部出现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上。这是一本书,爸爸从书中教会他的女儿哲学。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觉得苏菲与艾伯特真实的存在。爸爸送席德的书写上了句号。

  苏菲与席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最后,苏菲与艾伯特来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这样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们,从而《苏菲的世界》就这样结束了。这个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他们碰不得、拿不起任何东西。别人的车可以轻易从他们身上压过去,没有人能看得见他们。苏菲找到席德,那时席德感觉周围有一阵风。而苏菲身上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潜能——席德看见一条小船自己松了绳,漂到了河中央……

  我爱极了这本书,这是我进入的与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8

  哲学是什么?应该是很枯燥难懂的吧。在阅读《苏菲的世界》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哲学。

  《苏菲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一天放学回家后,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从此以后,苏菲就开启了学习哲学的道路。她学习了古希腊哲学,认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众多的哲学家。可渐渐的,苏菲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少校艾柏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的生日而虚构出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后,苏菲终于逃出了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世界中。

  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封信上的那三个字:你是谁。苏菲收到信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正在阅读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谁呢?

  这是也许每天都会有人问的问题,这是平时做自我介绍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然而静下心来想,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是学生?我是女孩?那学生不止七一个,世间也有成千上万个女孩。如果我换了个名字,如果我的长相并不像现在这样,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会不会真的有灵魂。如果是这样,我只是存在于一个身体里,灵魂与思想才是真正的我,是这样吗?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个星球,而我、我们,更是宇宙中非常渺茫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停止转动。那我该怎样让这个世界记住我,记住我是谁呢?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词语来说明。

  你是谁,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或许为穷尽一生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9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题记

  我们对于时间变迁,空间更移心存的诸多疑惑,就像我们总是疑虑魔术师从“空空如也”的礼帽中拉出来的用丝巾做成的小白兔。

  关于大变活兔,我们固然知道这不过是魔术师耍的把戏,但我们的好奇心仍然驱使我们探索她(她)是如何办到的。

  然而如果一下话题,情况便有些不同了。我们知道,世界的更替不仅只是魔术师礼帽里面的把戏小伎俩。

  我们可以把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那么地球则是它众多毛发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根。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从月球俯瞰,不见踪影,就暂且称之为寄居在小白兔毛皮中的微生虫。

  不同的是,若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白兔无法像人类一样进一步思考,它并不清楚它参加了一场魔术表演。而人类则相反,我们知道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其中的奥秘。

  虽都为虫,亦有害虫、益虫之分。有两种可能会成为在毛皮深处蠕动的寄生虫。一类人闭上眼睛,不理会他人,假装用所有的知识武装自己而自欺欺人,就如当年清政府闭关,结果卒。而另一类人,太过自我,放弃一切迄今为止的探究结果,漠不关心,亦卒也。

  还有一类人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努力沿着兔子毛皮上的细发向上攀登,希望能一睹伟大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希望能洞察技巧。虽然他们以个人绵薄之力并不一定会成功,但若他们像叠罗汉一般一层层往上加,他们会愈来愈接近顶端。而这也同时证实了:正因为多位哲学家对于概念的定义及修改,今天的科学才会如此达到巅峰。

  所以说: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新生儿般的好奇心!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0

  作者将古今哲学家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一遍。读完后,除了懂了点哲学知识外,还有了几个想法

  1哲学和科学一样,是发展的,是受时代认知所限制的

  比如没有DNA的发现,柏拉图只能想象一个理型世界,来解释为什么马能生出一个与自己极其相似又有些许差别的小马。

  再比如基督教如日中天的中世纪,哲学家的工作就是查漏补缺,建立一套能兼容宗教理论的,并尽量能自洽的哲学体系。耶稣说,这都是我编的啊,辛苦了!

  但就像力学定律被相对论修正,并不能掩盖牛顿的光辉形象,每个哲学家都是思辨的先锋斗士,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

  2哲学家都是自成一派的。

  因为每个时代是不同的,哲学家在那个时代的认知约束下,去解释那个时代的人和世界,就会形成各自的理论

  我们都是星尘,但愿你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怀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推荐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一本书,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读它,可能显得层次低了一些,但我并不胆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我的知识并不丰富,活了三十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青少年时期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籍,错过了人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为了在六十岁回头看人生的时候不再为此而遗憾,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在书店里拿起了《苏菲的世界》随手翻了几页,觉得很乏味,但是仔细的翻开一章静读后,便发现这不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于是我便欣然的带着它离开了。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读了这本书后,我丰富了自己在哲学方面的知识,随着书中艾伯特给苏菲所提供的哲学问题,我也跟着思考了,然后继续看下去,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还有些相同,让我有种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随意发挥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别人的倾听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着那些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信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

  你是谁?世界从哪儿来?

  这些问题被无数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探讨过。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作为我们,也许不过是尘埃一般的存在罢了。

  许多人相信转世,相信宗教,相信也许在某个地方会有世外桃源的存在。我们会不会也只是被人书写的一个虚拟人物,会不会一切都是如梦一般的存在?人生是一本写不完的剧本,在不经意间,美好就会消逝不见。一片落叶飘零的速度有多长,会是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吗,会有另一个平行世界在重复飘一片树叶吗?

  人们常写一些句子来形容时间的珍贵,可当时间在他们身边走过时,会发出脚步声吗?我自知自己的渺小,人们自知自己的渺小,可还是不断地在探索,想要证明些什么。秦始皇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但如果唯你一人的生命永不停歇,却要眼睁睁望着至亲之人离去,你一定会快乐吗?

  也许我们与苏菲和艾伯特一样,被艾勃特这么一位“上帝”玩弄于鼓掌之间,那我们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生活呢。每片树叶都不相同,每根脉络的走向也是疏密有致,满树的叶子构成的就是这棵树木的生活,每片叶子的所见所感也与之相连,可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只是微风轻拂过你的发梢,可能就是一个季节的变换。

  世界也许变化无常,也许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比我们存在的世界还要磅礴壮大的地方围绕着某个恒星作着永恒的运动。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它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小说部分类似于侦探小说,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家南方朔语)会让读者产生兴趣,丝毫不觉得枯燥厌烦。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索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4

  《苏菲的世界》讲述是从女孩苏菲一天放学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拉开序幕。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苏菲了解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这些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的故事。这整本书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饶有兴趣。虽说是哲学书,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这本哲学书独有的魅力。虽然我对这类书籍还十分陌生,但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却觉得读起来毫不费力,并没有我想象的哲学书那样深奥干涩、枯燥乏味。

  “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看上去虽然普通,甚至提问的人会被别人笑称为“呆子”但是这两个问题是蕴涵着很多的哲学意义的。我刚看到这两个问题,先是觉得简单,但后来细细一想,就觉得这两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是谁?万一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是自己吗?那我是谁呢?世界从何而来?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世界中包含着什么呢?这似乎有些令人头疼,但也很有意思,因为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哲学,比较饶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门课程。似乎在哲学课上,提出问题要比解答这些问题简单得多。当然,哲学家不光要提出问题,还要去解答这些问题。

  苏菲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而哲学家则是想看清楚整场魔术表演的奥秘而冒险死命攀到兔毛尖儿上的人。由此看来,哲学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为了探询奥秘不怕生命危险的、与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称作“捣蛋鬼的”。哲学家对一切都感到惊讶,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对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哲学家的精神,我是一个习惯了周围环境的人。哲学是包涵科学在内的一门课程,因为哲学家在解答一些他们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要用到科学来加以解释,其答案看起来便更为可靠。但哲学又不同于科学,在研究哲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对大自然一无所知的时候,用神话来将它加以解说。这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科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风靡全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对文学有了不同见解的书,文学,往往是感性的,而《苏菲的世界》则是理性的。关于类似的问题在书本中举到很多,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的一本书。我知道我没有完全把这本书的深层含义与精华完全读透,读明白。但是我知道了,哲学,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还要重要。我要把《苏菲的世界》好好保存起来,等我再长大了一些的时候,我要再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咀嚼,与生活相结合地再去看一遍,再来品味一下这本书的内涵精髓。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它是一本哲学书,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学书,简单易读,但又含义深刻它是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一本书。每一个岁月过去,我对《苏菲的世界》又会有不同的理解。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

  苏格拉底是戏剧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证明了他对哲学的定义:爱智慧!我喜欢那些坚持一些纯粹的东西的人们,那些太专注于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们,那些乐于向肉体无法超越的雨宇宙中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人,那些能够真正快乐的人。

  苏菲跟着哲学老师游览了雅典的山城,甚至还有过去的雅典。柏拉图问了她几个问题,马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吗?某种程度上是的啊,他们有相似的基因,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遗传学,孟德尔还未曾和这群人交流过,他们的提问,也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

  那么是否可以推论,其他的一些猜测,如同其实摸到了当年不知道的遗传学的边缘一样,我们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边缘?人类的灵魂真相的边缘?这样想想,尽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么,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几率是对的,接近对的,该有多么快乐。

  起码我现在就很快乐,一方面因为共鸣,一方面因为阅读这件事本身。

  我喜欢阅读,只因为它让我快乐,和成功学,或者乃至于积累知识这种诉求没什么关系。我既不寄希望于阅读让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阅读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运用的知识量。

  我只是单纯的享受阅读,可能我读的方式并不如何好,也没有记住一长串的希腊人名地名,但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种开始前的期待,期待进入书的世界,和进入后的快乐,在书的世界里好像灵魂暂时探出了现实的一方天地,来到了别的世界经历奇妙的旅程,这种体验感才是我所享受的,也可以说是我阅读的目的。

  那么说,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只是爱好不同,无高下之分。不喜欢阅读的人不是不会去读书的人,他们也会读书,只是读书并不作为爱好,并不通过对其的喜爱获得快乐。

  喜欢阅读的人大多和喜欢阅读的人才能交流阅读,因为这是双方所感兴趣的。那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交流,就是他们之间其他的共同爱好,比如舞蹈,绘画,音乐等等。这样想想,阅读之于我就像音乐之于我,以获取快乐为最大目标,不过不同人追求爱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阅读不是这样。

  总之,我很享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