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濯缨典故

第1篇:濯足濯缨典故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濯足濯缨典故,欢迎阅读。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濯足濯缨的典故】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潭,行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濯足濯缨的典故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边上游荡。他沿着*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里,葬身在*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第2篇:沧浪濯缨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潭,行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人淈(gu)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人其糟而歠(chuo)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释义用法

屈原名平,字灵均,被放逐而行吟泽畔,遇到渔父,屈原讲了自己不容于世的怨愤,表示要坚守清白的*守,而隐者渔父则认为可以与世混同,不必如此“深思高举”。后用此典表示志行高洁,节*清白;或表示从尘世隐退。有的也反用其意,表示随波逐流,混同世人。《孟子·离娄》一段,或杂用之。

用典形式

【哺糟】唐·皮日休:“天下皆哺糟,征君独洁己。”

【濯缨】唐·柳宗元:“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宋·苏轼:“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宋·李*:“不用濯缨垂钓,唤取龙宫仙驾,耕此万琼田。”

【歠醨】明·陈子龙:“歠醨非我事,洗耳安可忘。”

【论浊清】宋·王令:“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

【异醒醉】清·彭襄:“五柳三闾异醒醉,何妨千载德为邻。”

【思濯缨】元·范梈:“一行竟堕万里外,回首沧浪思濯缨。”

【独醒人】唐·钱起:“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宋·晏殊:“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解尘缨】宋·范仲淹:“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情。”

【渔父足】宋·苏轼:“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

【渔父笑】唐·白居易:“身从渔父笑,门任崔罗张。”

【濯尘缨】宋·杨亿:“误濯尘缨成底事,岩阿千古有遗文。”

【濯我缨】金·元好问:“何以濯我缨,林间有清溪。”

【濯沧浪】宋·范成大:“空翠滴尘缨,何必濯沧浪?”宋·黄庭坚:“势利不可更炎凉,解缨从我濯沧浪。”

【濯冠巾】金·赵秉文:“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

【孺子歌】宋·苏轼:“莫作孺子歌,沧浪濯吾缨。”

【众醉独醒】唐·杜甫:“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尘缨欲濯】宋·王令:“尘缨欲濯恶独洁,沧浪流去清无涯。”

【沧浪未濯】唐·温庭筠:“沧浪未濯尘缨在,野水无情处处流。”

【沧浪濯缨】唐·白居易:“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宋·范成大:“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灵均不醉】宋·杨亿:“灵均不醉真何益,千古离骚怨楚辞。”

【灵均独醒】宋·*弃疾:“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净濯兰缨】宋·张炎:“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独醒屈子】宋·*弃疾:“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菑。”

【楚老独醒】唐·顾况:“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

【濯发沧浪】宋·*弃疾:“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濯沧浪缨】宋·苏轼:“聊纡东阳绶,一濯沧浪缨。”

【濯楚臣缨】唐·骆宾王:“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餔啜糟与醨】唐·韩愈:“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渔父刺湘累】明·陈子龙:“渔父刺湘累,淑媛笑首阳。”

第3篇:濯缨初中作文

雾未散尽,支一小舟,在*南里慢摇。出生于水乡的我们在乌篷船悠悠的桨声中,摇摇晃晃地长大。我们邻水而生,邻水而长,对水有着浓厚的情感,清冽的水与姑娘的*子里添了一分婉约与清淡。

*的水资源总体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不能直接饮用;且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更加稀缺;又加上*人口众多,每个人分到的少得可怜。而且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夏日充沛,冬季稀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许多地方都严重缺水。

何时开始,身边的河流开始发臭,河面上漂着许多挺着白肚子的鱼类,水葫芦侵占了整个河塘,再鲜嫩的绿也令人厌烦,好像是巫婆调炼的绿**剂。清水姑娘在低声啜泣,人们只是回避,无人理他。终于,有人听到了他的呐喊。从去年开始,*就推行了五水共治,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报章杂志等媒体上,相信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这实在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每一个人去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见有人在河里洗衣服,但洗衣粉中含有*,会污染河水,造成了河里的鱼虾成片死亡。平日里许多人都喜欢在河边散步、锻炼,但有些人会向河里投掷一些垃圾,譬如果核、塑料瓶等。放开河流,来说说海洋:监测结果表明,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漂浮木块、浮标和塑料瓶等。海面漂浮的大块和特大块垃圾平均个数为0.001个/百平方米;表层水体小块及中块垃圾平均个数为0.12个/百平方米。多么令人震惊!心胸宽旷的大河与海洋不应该成为人们天然的垃圾场。

“五水共治”对于经济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水乡的人靠水吃水,人工养殖鱼、虾等,可以给一部分人带来经济收入。另一发面,“五水共治”的实行能够带动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保障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五水共治”需要启动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节水工程等,同样需要大量开支,但带来的却是长远的利益与美好的生活。

在山里的祖父家,水很多,很清冽,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十分珍惜。爷爷常常将淘米水盛入一个容器中,拿到后院去浇花;洗手的水存积起来冲马桶……这一系列行动是老一辈人为节水做出的榜样,我们年轻一辈的人去学习。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五水共治正在推行,我们应行动起来,打造一片山清水秀的宝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