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型兵器之马槊的历史介绍
第1篇:关于重型兵器之马槊的历史介绍
重型兵器“槊”
马槊
*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苏东坡的《赤壁赋》中就有“横槊赋诗”一言。
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
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
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
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
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第2篇:关于广东主奏乐器之高胡的历史介绍
高胡的历史
高胡是20世纪20年代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
早期的广东音乐是用二弦、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和横箫(笛子)五种乐器合奏,称为“五架头”乐队。
作为主奏的二弦(叫作“头架”),因其弦粗弓硬、音*高亢强亮,故把“五架头”的组合形式称为“硬弓乐队”。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
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高胡具有清澈、秀丽的特*,是广东音乐乐队的主奏乐器。20世纪50年代,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我国著名高胡演奏家刘天一等演奏的广东音乐传统曲目《双声恨》,获得金质奖章。
高胡的优秀曲目有《双声恨》、《雨打芭蕉》、《乌投林》、《平湖秋月》、《昭君怨》、《连环扣》、《步步高》、《小桃红》和《三潭印月》等。
第3篇:古代冷兵器之抓的介绍
抓,也是一种*武术器械,又称挝,在民间流传较广。抓头形似爪,缚以长绳或木柄。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长械有“金龙抓”,杆长约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挠。软械叫双飞挝,系暗器的一种,用金属打造,像鹰爪,缚以长绳,用于击人马,脱手掷去,着身后收回,使其不能脱走。使用方法融有长矛、大斧等长柄重械的技法。近代这一器械演练者已少。
抓,*武术很多流派都有此动作。近代有“少林十三抓”与“少林五拳”渊源颇深,取意“龙、蛇、凤、猴、虎、豹、马等十三种动物,以爪代拳,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形态创出的一套轻灵翔动的抓法。少林十三抓,武术拳种。
相传元时,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好技击,漫游四方,武技精进。游河南时,慕少林武技,遂入嵩山少林寺与武僧磋艺,后归少林。他在研习少林武技中不断汲取精华,融入旧法,创龙,虎,蛇,豹,鹤五行拳。“少林十三抓”就在五行拳的基础上派生而成的。“少林十三抓”因取龙,蛇,凤,猴,虎,豹,马,鹤,鹰,牛,兔,燕,鸡十三种动物的动作作为素材,并突出爪的抓,拿,撩等击法而得名。此拳由于门户之别,从不轻传于人,习者尚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