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秭归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
第1篇:屈原故里秭归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
屈原祠: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州刺史王茂元所建,并作一篇<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
屈原庙:屈原诞生地有两座屈原庙,一座位于屈原村的香炉坪,明代始建,清光绪年间重修;一座位于北峰村的界限垭,清康熙四十二年建。
屈原故里牌坊:原位于归州东迎和门外,清光绪十年建;上有郭沫若1965年10月25日题书[屈原故里",右侧并立巨型石碑两座,题[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
乐平里牌坊:位于乐平里入口处,建于1983年1月,有川南苏原题书[乐平里"。
香炉坪:又称[屈坪",为屈原故居,位于乐平里。
屈原宅基:位于香炉坪正中,庚仲雍<荆州记>和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所载[屈原故宅"即指此。
读书洞:又名[洞辟书堂",位于乐平里响鼓溪畔,相传为屈原吟诗处,故名吟诗台。
照面井:位于乐平里伏虎山腰,由银灰*龙骨石砌成,相传为屈原幼年照影梳洗之处,一丝微尘也躲不过[井镜"的明察。
玉米田:又名[屈田"、[玉米三丘",位于屈原宅基右侧,相传屈原少年时代曾躬耕于此,又传屈原被放逐之后曾回乡务农,忍辱负重经营三丘稻田。
擂鼓台:位于香炉坪下响鼓溪西岸,相传为屈原回乡击鼓抗秦之地。
灵牛耕田:系乐平里[一怪",相传屈原借过农夫牛绳系书箧之后,水牛和黄牛耕田不再用牛绳,却服服帖帖听农夫使唤。
捣衣石:又名[女须砧",位于屈宅之东北六十里,相传为屈姊女须给屈原洗过衣裳的地方。
楚王井:位于秭归归州镇境内,相传为楚先王所开,一泓清泉终年不涸,井水清凉纯净,味如甘露。
第2篇:屈原事迹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文学的起源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第3篇:屈原故里行
屈原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半山腰上。
一进山门,高达四米的屈原石就映入人们眼帘,石像两旁的石壁上,刻满了这文先人流传百世的名著。穿过石像,步入纪念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吸引了我,当地讲解员用略带沙哑的乡音传来:”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两次被楚王流放。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战败死在秦国,屈原听到祖国的不幸时,心里十分悲伤,并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汨罗*。于是,我国民间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忠臣。”
屈原故里的划龙船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划船前要先唱“招魂歌”,当我们坐船来到屈原的家时,波涛滚滚的*面上不时传来那家喻户晓的悲苍歌声:“三闾大夫啊,你听我来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