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特点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特点分析
之所以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是因为会计上对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依据一个重要前提,即对资产而言,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将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形式收回;对负债而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将导致含有经济利益资源流出加以清偿。当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时,其差额势必对当期的会计与税法收益及未来期间会计与税法收益产生影响,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从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关系看,暂时性差异包含了全部时间性差异,同时也包括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资产的计税基础高,其差额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其差额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需要具备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计未来会计利润不能大于应税所得,则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虚增资产。
新准则设定了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上限,即企业应当以可能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上限的规定中,列出了例外情况,当交易既非企业合并、同时交易的结果又不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税所得,将不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存在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可能获得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抵扣的未来应税所得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些内容都是首次出现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四)递延所得税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处理直接影响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新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分以下情况处理:影响损益的资产和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计入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应调整购买日应确认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由此可见,递延所得税并不是全部计入所得税费用,而是根据其产生的交易的类型分别调整相应的项目。
三、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下应注意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客观公允地反映了企业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提供了更多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首先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然后分析其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再确认这种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具体运用时,会较为繁琐,所以该准则可能也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且最难把握的准则之一。
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应严格遵循以下程序:首先,应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然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其次,比照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其原因,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划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予以转销的金额,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
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企业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参考文献:
1、胡佩霞.浅析所得税会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2、魏梦琳.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分析[J].会计之友,2009(11).
3、张亲亲.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会计,2009(1).
4、汪伟.所得税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6(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