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全诗鉴赏
第1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全诗鉴赏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明月,节日,中秋
【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处】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注】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说明】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构思巧妙,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抒怀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便点出歌咏对象。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这是寻常之景,用的亦是寻常字词,但却营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作者写明月升起,不用“升”而用“生”,与同时代诗人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有种子脱母腹而渐现的动态感,表现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而“升”则是客观景象的实录,没有这种效果。另外,海面宽广阔大,而一轮明月则显得玲珑娇小,如此壮阔的背景下,“生出”的月亮必定是惹人注目的,因此作者由景转写情,说“天涯共此时”,这时,远隔天涯的你我必定都在望月。更多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天涯共此时”这句亦是将前人(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精华一一收摄而来,毫不费力,浑然天成,足见作者运笔之高妙。
第2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
【出处】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意思】
明月从海上升起,我所思念的远人定能与我共观这月生大海的景*。我同远人所见之明月相同,然而却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这令人多么惆怅啊,怪不得要对这遥遥的长夜表示怨意了,而我的整夜相思却再也无法平抑。诗写月夜怀远。首句工于发端,气象开阔,不说“升”而说“生”,更具气势,是咏月之名句。
注:天涯,指远在天边的人。竟夕,整夜。
【赏析】
一轮明月从浩瀚无垠的大海中升起,此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大概也和我一样沐浴着朗润的月光吧。有情人埋怨长夜漫漫,整个晚上相思绵绵。诗的前两句以海月、天涯,展示了辽阔的时空背景,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写出对月夜既怨又爱的复杂情感,表达相思之情既洒脱又真挚,一幅活生生的月夜相思图再现读者眼前。
注: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夕。
【全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写在李白“床前明月光”之前,与李白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围绕题目,将“望月”与“怀远”有机交融,情景相生,韵味深长。
首联便出“月”入情:一轮明月在茫无涯际的大海上冉冉升起,熠熠银辉与粼粼轻波上下交映,织成天然美景。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如同古人所评,这确是“情至语”!“月”往往与“夜”紧相依存,诗歌自然地过渡到“遥夜”、“竟夕”的描写,“怨”与“思”密切相关,长夜漫漫,情思绵绵,愈是怨得深,愈是显得思念切!长夜难眠,思情无已,于是“灭烛”开门,“披衣”外出了——“怜光满”既贴合题意,又遥应首联,隐现了“望月”之举,诗人怜爱月光,正是托月寄情,传达了他对此时天涯“共”月的朋友的怀念;“觉露滋”则表明了诗人抬头望月,伫立良久,不知时间之推移,以致露水沾衣,触体生凉吧,可见诗人与月同化,一往情深了。面对满月如盆,清光流溢,诗人忽发奇想,满把捧起这可人的月辉赠送给飘泊天涯的朋友吧,但是怎么能够做到呢!“不堪”二字多少流露了一些怅惘之意,因此“还寝”成了继此而来的无可奈何的行动,“梦佳期”便是这种行动的发展——诗人与朋友异地遥隔,难能相会,只好在梦中寻求聚首的机缘了,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执着怀念的情愫,凝注着诗人无限眷恋的心意啊!
此诗成于初唐,属对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写得流丽畅达,情真意切。作品开篇出“月”,接着对月而“望”,继而由望及“怀”,末了使“望月”与“怀远”紧相钩连,显得气韵流转,缜密无间。完全可以说,全篇以“望”和“怀”为轴心,由此生发开来,拓展过去,收到了景中有情、情中见景的艺术效果。
【鉴赏】
这是一首月夜怀人诗。起句点“望月”,言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意境雄浑阔大,自然浑成,乃千古名句。次句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言人在天涯,只能与亲人分处两地,共看明月。首联紧扣“望月”转入“怀远”,用语平淡,脱口而出,有“千里共婵娟”之想。颔联言长夜漫漫,多情之人,对月难寐,通宵都在思念亲人。这里以“情人”呼应“相思”,“遥夜”呼应“竟夕”,突出一个“怨”字,道出思念情深。此联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有古诗气韵。颈联说,相思难眠,是烛光太耀眼了吗?如之何?诗人于是吹灭烛火,披衣出户,仰望这皎洁而撩人思绪的一轮明月,更难入睡,久久伫立,不觉夜露已润湿了“披衣”。此联“怜”“滋”二字,用得极好,尤其这个“滋”字,兼有滋润、滋生二意,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中二联写怀人,足见其情深而意真也。结联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诗意,翻古成新说,我一无所有,只有“盈手”的月光,它饱含我满腹思亲的心意,可又怎么赠给你呢?还是让我在睡梦中与你重新欢聚吧!结联戛然而止,意境清幽,情意绵绵,韵味无穷,令人遐思不已。
第3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瑟瑟半*红——唐.白居易《暮*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21.黑云压城城欲摧,*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