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情表》知识点整理

第1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情表》知识点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苦:臣之*苦(①古义:**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第2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除此之外还有代表作《日出》、《原野》、《*人》等。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1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3)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六艺:礼、乐、*、御、书、数。

第3篇: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定律):物体具有惯*,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p=""{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m水平速度vo*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p="">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三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四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十五、光的反*和折*(几何光学)

1.反*定律α=i{α;反*角,i:入*角}

2.绝对折*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sin{光的*散,可见光中红光折*率小,n:折*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入*角,:折*角}

3.全反*: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的条件:光密介质*入光疏介质;入*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