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转奶

第1篇:如何给宝宝转奶

导语:如何给宝宝转奶?现市场上的奶粉非常多,妈妈们觉得这奶粉不会就马上给宝宝换另一种,然而这会伤害到宝宝的,那如何给宝宝转奶?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

一、突然给宝宝转奶危害

1.生理不适

给宝宝突然转奶很容易出现一下几种“转奶不适”的表现:拉肚子、呕吐、便秘、哭闹、过敏等。其中“拉肚子”最为严重,而“过敏”则表现为皮肤痒,出红疹。

案例分享:有个网友在专家问答版块跟大家分享她给宝宝转换奶粉品牌的经历时说:“最近我给宝宝转换吃另一种品牌的*奶粉,进行了大概三四天,但到今天有些腹泻,早午晚共拉了3次,都跟平时有些不一样,尤其是第二次拉得较多,并且很稀,而且昨天宝宝就有肚子还不舒服的反应了,请问是不是转奶造成的,要不要停止呢?”

专家建议:如果宝宝对现在所吃的奶粉比较适应,消化吸收好,大便正常,且生长发育指标都正常,就不建议给宝宝换奶粉,还是坚持喂同一个品牌的奶粉比较好。如果想要变换奶粉,一定要按着正常的转奶方法,第一天在原先吃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度过两三天的适应期后,如果宝宝能接受,就将比例调整为1:1再适应两三天,然后新旧奶粉比例为2:1再适应两三天,最后完全过渡到新奶粉。给宝宝换奶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们切不可图省事快速转奶,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容易引起便秘或腹泻。

2.心理厌奶

有的宝宝因为平时已经喝惯了的奶粉忽然被更换了,不知所措,又一时适应不了新奶粉的口味,这就非常容易出现“厌奶”,也就是宝宝拒绝喝奶的行为。

案例分享:网友小张最近也在向专家咨询:“宝宝现在5个月了,我尝试着给他吃另一个品牌的奶粉,但刚试了两天,就发现宝宝不再像以前那样津津有味地一鼓作气地吃奶,而且一吃奶就哭,请问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每个宝宝对转奶的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宝宝都不能适应突然的转奶,个别宝宝的排斥反应会特别强烈,建议还是给宝宝换回吃原来的奶粉,避免宝宝一时的厌奶转化成严重的厌奶习惯。

综上所述,突然给宝宝转奶的危害很多,父母决定给孩子换奶粉之前,首先要谨慎做决定,如果真的非换不可,也请边给孩子转奶边细心观察孩子的适应程度,随时调整转奶进程。

二、如何给宝宝转奶

1.转奶的方法——“新旧混合”

父母要将预备替换的奶粉和宝宝先前饮用的奶粉在转奶时掺和饮用,尽可能在原先使用的奶粉中适当添加新的奶粉,开始可以量少一点,慢慢适当增加比例,直到完全更换。比如: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接着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

此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肠胃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口味比较敏感的宝宝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新的奶粉,因此最好有一个较长的观察期。以下两种方式适合此类宝宝进行成功的转奶:

2.转奶方法——按勺转

以1天5勺为例

4勺老奶粉+1勺新奶粉混合吃3-5天观察宝宝的适应情况,情况良好继续转换,不适应请暂停。

3勺老奶粉+2勺新奶粉混合吃3-5天观察宝宝的适应情况,情况良好继续转换,不适应退回到上个4+1模式在适应几天。

2勺老奶粉+3勺新奶粉(同上)

1勺老奶粉+4勺新奶粉(同上)

5勺新奶粉(全部转换完毕)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肠胃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以及口味比较敏感的宝宝,建议为了更好地让宝宝适应新的奶粉,可以采用以下的转奶方式:

3.转奶方法——按顿转

以1天5顿为例

举例:5点8点12点15点19点。

第一顿第二顿第三顿第四顿第五顿。

(1)转中午12点的一顿,其余的四顿不变,观察宝宝的适应情况,情况良好继续转换,不适应请暂停。

(2)转8点的一顿,其余的四顿不便,观察宝宝的适应情况,情况良好继续转换,不适应退回上个阶段在多吃接天。

(3)转早上5点的一顿(同上)

(4)转15点的一顿

(5)最后转19点的一顿(全部转换完毕)

按顿转奶的方法先转中午的,再转早上的,最后转晚上的,每次转1顿奶观察3-5天温馨小提示:

给宝宝喂奶后要把宝宝竖起来抱一下,可以让宝宝的小脑袋靠在你的肩膀上,再轻轻的在宝宝的背部拍拍,以便把宝宝胃里的空气赶出去,这样就不容易回奶了。

第2篇:宝宝遇到呕奶如何急救

宝宝遇到呕奶如何急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宝宝遇到呕奶急救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发生原因

呛奶现象通常在1岁之前发生,这个时期的宝宝咽喉软骨发育尚未成熟,控制力较不好,若遇到下列几种情形就容易发生呛奶:

1、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假使喝太多奶或喝完奶后未排气就容易呛奶。

2、奶嘴的孔洞较大,例如奶嘴为十字洞,通过奶嘴的奶水量太多而导致宝宝呛奶。

3、喝奶姿势不正确,也会呛奶。

4、当宝宝感冒时,因呼吸道有感染,使得鼻子呼吸状况不顺畅,吞咽不协调时。

5、有胃食道逆流情形的宝宝很容易呛奶。

6、早产儿、有唇颚裂、心脏病、重度唐氏症或是脑*麻痹的宝宝,因其吸吮力较弱,呛奶几率也较高。

如何处理

宝宝呛奶时,会有剧烈的咳嗽、大哭等情形,若宝宝只是轻微呛奶,只需拍拍宝宝的背即可,他的身体会自行调适到正常状态。若是呼吸有问题或是脸部发紫(代表缺氧),有大量奶水进入气管,爸妈应牢记以下处理方式:

1、假使宝宝平躺,让他改为侧躺,帮助奶水从口鼻流出来。

2、拍宝宝的背,帮助他把奶水咳出。

3、假使宝宝脸部发黑,并且在哭泣,就代表奶水已经进入呼吸道,这时应让宝宝俯卧在大人的腿上,并施行异物梗塞处理急救法。

4、假使宝宝脸部发黑,但没有哭泣,这代表宝宝可能已昏迷,此时应先刺激或捏宝宝的脚底板,帮助他呼吸,并紧急送医。

预防方法

1、喂奶适量,宝宝吃奶时不要让他速度过快。

2、喂完*奶一定要给宝宝拍背排气。

3、使用圆孔奶嘴,圆孔奶嘴流出的奶量较少,反过来,十字型的奶嘴会通过较多奶量。

4、若宝宝是早产儿或有特殊疾病,喂完奶后均应多观察他是否有异常状况。

第3篇:如何预防宝宝呛奶

新生儿是很容易出现呛奶现象的,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有时妈妈的奶水太充足,喂养的姿势不对,没有及时拍嗝都会导致呛奶的现象,严重的呛奶会导致宝宝窒息。

呛奶对宝宝有什么影响【1】

1、新生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

婴儿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婴儿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

2、轻微的呛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即可。

若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

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

3、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4、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

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呛奶的危险*在哪里?【2】

发生轻微呛奶时,一般没有危险*,只要将宝宝侧躺一边,轻轻地拍背,通常宝宝会自行调试呼吸及吞咽的技巧,但家长要注意及观察他的呼吸有无急促及肤*有无发绀想象。

若是反复的呛奶或呛奶情况较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吸入*肺炎,或可能因不舒服而拒绝喝奶水,长期下来会影响其发育。

如果是呛奶的奶量过多或有奶块时,则有可能直接堵塞其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可能导致脑神经中枢因缺氧而产生后遗症,甚至致命。

呛奶可能跟缺维生素A---有关

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

研究者认为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而发生呛奶。

研究者曾对45例呛奶患儿(其中21例应用多种维生素治疗无效),在抗菌消炎和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1毫升维生素A肌肉注*,疗效显著。

一般患儿在使用维生素A后2~3天,呛奶症状就开始减轻,4~7天(平均6天)呛奶消失。

另外又与9例单用抗生素不用维生素A的呛奶患儿作对照,发现其呛奶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是12天。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为53毫升/公升,专家认为母乳喂养能够预防维生素A缺乏和婴儿呛奶的产生。

孕妇和乳母应多摄取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动物肝脏和有*蔬菜等。

婴儿则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如何预防宝宝呛奶【3】

勿在婴儿哭泣时、吃饱后、因生病或其他原因拒绝吃奶时强迫喂食。

母亲可可以使宝宝斜躺着喝奶(上半身成30-45度的姿势),使奶水的流速因重力的关系而减缓,切勿平躺喂奶。

若是喂母乳,当母亲觉得宝宝吃进的奶水量较多时,以手指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

喂奶时,一定要一边观察宝宝的反应,让宝宝适时休息,并随时观察宝宝口鼻周围及脸部是否有发绀情形,若有发绀的现象,应立即停止喂奶。

若果看到宝宝的嘴角有奶水溢出时,就要让他休息一下。

对于易有反复呛奶的高危险宝宝,可考虑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必要时经由医师诊察后以鼻胃管来喂食。

喂*奶时,在冲泡完奶水后,可先试着将奶瓶倒放,看看奶水是否以每秒两滴的速度滴下来;若奶水呈一直线流下,则代表奶洞太大。

一般可使用孔洞较小的奶嘴,奶瓶流出的奶量较少,十字型的奶嘴流量较大。

另外也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吸到空气。

喂完奶后,不论有无打嗝,应将婴儿直立抱着5-10分钟或抬高床头(约30-45度的姿势),要轻拍婴儿的背部已帮助其排气。

过去认为趴睡对胃食道逆流有帮助,但因趴睡已*实较易造成猝死,因此目前已不建议趴睡。

可右侧卧30分钟,不过也有文献曾报告过,左侧躺较能有效改善针对胃食道逆流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