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的来源
第1篇:关于姓氏的来源
历史常识:关于姓氏的来源
战国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时表示贵族身分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开始由无姓到有姓。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今山西省闻喜县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运城县、闻喜县一带)。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的1万多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个,在当今*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个,在海外有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乙、*、丁、戊(wù)、己、庚、*、壬(rén)、*(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六十*子
注:2023年为乙未年,2023年为*申年。
第2篇:关姓氏起源来历
关姓主要分布于河南、甘肃、山东、*苏等省,尤以河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关姓的4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关姓氏起源、来历,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姓氏:关
姓氏祖宗:关龙逢
姓氏起源:
1、颛顼德后裔董父为帝舜养龙,被封为豢龙氏。上古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夏帝桀暴虐荒淫,用酒作池。酒槽堆成小山,他在旁边通晓畅饮,不理政事。有个贤臣叫关龙蓬的前去劝谏,触怒了夏桀,结果被囚禁起来杀死。关龙蓬的后代后来改姓关,称关氏。
2、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大夫尹喜在函谷关任关令。相传老子西游出关时,为尹喜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尹喜将此书传播于世以后,也追随老子成仙了。尹喜的后人以他的官名为姓,也称关氏。
姓氏郡望:
1、陇西: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临洮一带。
2、东海:有二处。汉代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东魏及隋唐时代的东海郡,相当于今*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姓氏堂号:
忠义堂:宋朝时候,丰有俊先后为扬州府和镇*两处侯。督荆州,为前将*。东吴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壮烈殉汉。谥壮缪,封武安王,明朝时又追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所以关氏又称“忠义堂”。*3年,明令与岳飞合祀武庙,称“武圣人”。
姓氏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乡、临洮一带。
第3篇:伊姓氏来源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回族、满族、蒙古族有伊姓。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伊姓氏来源,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来源有三
1、源于上古。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长孺家,他的后代便以伊为姓,称伊氏。
2、伊尹之后。商朝大臣伊尹,曾居在伊川,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居住地名'伊'为姓。伊尹后来佐商汤灭夏,商初辅佐四代五王,氏上古有名得贤相。历史上的伊川,在今河南的伊河一带。伊尹之后,有莘氏之女采桑伊川,以地为姓。
3、为历史上伊娄氏所改。《魏书.官氏志》有记载云:后魏鲜卑族有可汗拓拔邻,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后分为二姓,一姓伊,一姓娄。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任圣堂(任,信也):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孟子称他是圣之任者也(圣人中最讲信的。把解放天下为自己的事)。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伊氏望出陈留郡。《姓氏考略》中记载:望出陈留、河南、山阳。
1、陈留: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2、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3、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苏省淮安一带。
四、历史名人
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辅佐商汤,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连保汤、外*、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贤相。伊陟:商汤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从其言而修其德。伊恒:明代尚宝少卿,昊县人。为人谦恭,时称为长者。伊盆生:后魏统*,骁勇有胆略,初为统*,累立战功,遂为名将,赐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伊秉绶:清代书法家、乾隆进士,字组似,号默卿,福建宁华人。官至扬州知府。何绍基写诗称颂其书法说: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筒。行草也无唐后法,悬崖溜雨如荒藓。有《留春草堂诗集》。清代永昌知府、嘉庆进士宋湘赠伊秉绶联为: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