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通用6篇)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它是一种经过阅读和学习实践的情感写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按照XX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参加了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同时自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深受启发、成效颇丰,以下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认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紧扣主题、明确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要把握“四梁八柱”,要抓住精髓要义;要理解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要弄通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二、围绕中心,遵循主线

  主题主线是中心。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再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们党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了5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辉煌历程。把握住这个主题主线,就真正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根本。

  三、把准核心,筑牢根基

  “八个明确”立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每一个都很重要,点明了总任务、总布局和主要矛盾,囊括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支撑起了宏伟思想大厦的整体框架。掌握了这“八个明确”,就能真正做到观其全貌、提纲挈领、举要驭繁。

  基本方略筑根基。伟大的理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且指导我们“怎么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展开。可以说,这“十四个坚持”的每一个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思想化为行动的导航仪、路线图、方法论。

  四、有机统一,贯通全局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内容,必须贯通起来把握。把这两者融为一体,恰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为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脉搏、掌握规律,不断提高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论指引。

第二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三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第四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按照社区党组织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

  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八个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八个明确”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相当于理论架构的四梁八柱。

  “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则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十四个坚持”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讲的是路径、办法。基本方略是经验的总结,是对规律的反映,是实践的指南,因此要求我们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总之,“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是理论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是实践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我认为,对于我们基层党员来说,这“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就是我们今后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必须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开创新时代的新局面而努力。

第五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历史使命、社会主要矛盾、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问题。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真正把握这一新思想的精神实质。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提出是对时代发展的问题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导向,既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立场,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代都像一位考官,向处于时代中的人们提出如何开启时代大门的问题。无论是古希腊智者提出的“理想之国”,还是东方哲人梦想的“大同世界”,都是对“人类向何处去”这一“终极之问”的回答。而近代以来,无论是发端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成熟于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还是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对时代之问的回应。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而每一时代的思想都是时代问题的“回声”,又引领时代发展的方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实现的,也必定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并对“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科学地回答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课题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相继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主题。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与过去相比,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具体问题上,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发展方向、外部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作出新的回答。

  正是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态度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明确”主要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十四个坚持”主要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以此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全面掌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理论内涵

  “八个明确”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性地理论概括,构架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梁八柱”,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基本内涵上的确定性。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从国家总体层面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以及“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将原定于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并在此基础上“升级”为到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成为引领中国进步发展的鲜明旗帜。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指明了当前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包容性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两大“布局”统筹联动、协同推进,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作出的战略运筹,旨在通过将作为“面”的总体布局和作为“线”的战略布局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从而为解决主要矛盾谋篇布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建设路径和战略重点,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坚实基础。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为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和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使我国全体人民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乃至法治信仰进一步提升和坚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法治环境和法律保证。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首次明确“能打胜仗”是军队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把“强国梦”和“强军梦”统一起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保驾护航。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种国际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以博大的中国智慧和高屋建瓴的宏大格局,深刻阐明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变革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展现了我国走和平崛起之路的坚定决心,是具有高度创新的中国大国外交的新主张。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概括,突出了“讲政治”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政治标准是衡量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八个明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凸显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时代本色。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具体要求和保障条件三个层面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形成了一个有序排列、环环相扣的实践要求。

  第一个层面,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总体要求,处于统领全局的地位,以确保“十四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个层面,包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十四个坚持”的主要举措。

  第三个层面,包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是“十四个坚持”的战略依托。

  深刻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逻辑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这就充分说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概括,也是作为实践层面的行动纲领。

  “八个明确”侧重于思想性和理论性,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发展规律、宏伟蓝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实践性、针对性,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揭示了实现新目标、新使命、新蓝图的具体方略。概括而言,“八个明确”是源头,是旗帜,是方向;“十四个坚持”是承接,是展开,是具体实践。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和使命,又明确了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路径。它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立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演绎为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展现了最深切的人民情怀。它以博大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自觉自信。它以抓铁有痕、从严从细、敢于碰硬的鲜明具体的各项举措,体现了无畏的担当精神。它以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解决好中国发展的各个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就能在未来的征途中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第六篇: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的主讲专家。韩庆祥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分别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加以概括,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方位会有不同的内涵。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等。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新思想的四层重大意义

  韩庆祥教授认为,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握它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它的政治意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统一全党意志、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它的理论意义,第一个就在于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个是它在不断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当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方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到一个新的境界。第三个,它实际上是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它的实践意义,主要是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当中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开辟了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为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

  韩庆祥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报告首先强调了这五年我们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而这个历史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这五年这个历史性变革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就集中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了。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报告提出了我们党的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的时代历史使命与对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判断是直接相关的。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两大时代课题,那就是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这个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一个很好的回答。

  正是在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当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以后,我们要把它作为指导思想、行动指南,用这个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做出一个安排,而这个战略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政策,这就进入到实践新方略了。

  再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最后,整个十九大报告的落脚点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这个逻辑很清晰,这也是整个十九大报告总体框架的严密逻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