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小说网|读书阁:读书也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投入的读一次,忘了自己
读书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工作乃至生活的方式。但是,教师为什么不读书?我认为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明了:就是教师没心气!
作为成年人、职业人的教师,只要是理性的去面对这个事情的话,他不会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也不会不知道不读书的坏处,但是,为什么没有读书的自觉,没有读书的行动,甚至认为读书是个麻烦是个负担?我认为,深层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的教师失却了梦想,没有了理想,在内心和灵魂深处丧失了卓越的朝向。当我们的教师没有了进取的心,没有了向上的心,没有了生长的渴望,或者说就根本不认同教师这个职业,还会有专业成长、业务研修的心思、动力和行动吗?不可能的。你只要细心观察,但凡那些成功的,或者说是相对优秀的人,可以说,都是一些有梦想、能担当的人。当一个人心如死灰、别无所求,甚至都麻木不仁、什么都无所谓的时候,别说读书,你就是给他谈什么都是枉然。
所以,我说,没心气——就是这个问题的“里”。至于其他的各种说法,我认为都是“表”,都是托词,都是由这个原因附带出来的。譬如:
没时间?这是典型的二元思维,就是把读书和其他的什么(主要是工作)都对立起来。其潜台词是:我们上班时工作忙,下班后家务忙。那么,我要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读书时间?课外、校外的时间就不能读书了吗?职场上的人,除了别做学问的之外,读书本就是个很业余的事情,很自我的行为。上班期间就是要工作的,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去读书?其实,你只要想读书,你只要认为读书是你必需做的事情,时间呀书籍呀,等等什么什么的,你就什么什么都有了。一个生命真的要成长,她是不择地势的。
没用处?有用!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书是一个人心血经验智慧思想的结晶。但是,有的是“小用”。这需要“拿来主义”,我们或是受了启发,或者就简单的照着书上说的招儿,比葫芦画瓢的去做,真的管用,就是功利性的“用”。可是,更多的,是“大用”。因此,很多的书在很长的时间里,看起来,都觉得无用。凡“大用”者都无“小用”。因为读书,是在固本,在强本。读书的好处,人们说了很多,你不相信,应该去读读书,体验感悟一下。要在你读了很多本书之后,你再发问!
没环境?整个社会有几个人是在实实在在的读书的?一个学校里又有几个人在认认真真的读书?社会的不说了。就学校来说,学校应该有义务、有能力让教师发展,但不天然的对我们的专业成长负全责,更不会为我们职业的某种失败或专业的发展滞后全埋单,因为这还需要我们自身去努力。当然,好的学校、好的领导是我们一生的幸运,好的伙伴、好的同事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但是,我们不要苛求学校,更不要苛责同伴。成长首先就是自己的事情,有本事,有能耐,我们去做别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他者,去给别人传递正能量,递送真能量。
没毅力?知道应该读,知道读书好,就是没那个勤奋劲儿,不能坚持。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在和我们人性中的丑陋乃至丑恶的东西作斗争,譬如好逸恶劳,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等等……读书也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我还说,只要我们认为是重要的事情,我们总会有时间和精力,我们总能坚持,我们不会缺乏恒心和毅力。
没奖励?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进步,个人的提升,就是读书给予我们的最大、最好的奖励。我们读书,还需要谁来给我什么样的奖励?
没习惯?中小学时候,书,是敲门砖。很多的时候,读书是为了拿分数。有时候读一点,也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和爱好,读的多是文学作品之类的。师范时代,读书是为了拿毕业证。最是需要阅读精读深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等专业书籍,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可是,由于没有指导,缺乏约束,所以,也没有读。也就是说,很多的教师不读书,是由于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没有培养出自己真正的读书的兴趣,没有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所以,参加工作以后,不读书,那便是恨自然了的。
没约束?教师不读书的背后存在着制度和机制的缺席,折射出的是学校的不作为或少作为。很多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有想法,没说法——没招儿。也就是说,没有制度的保障,缺乏机制的跟进。很多的学校,是没有人或者是很少有人去思考、筹谋和规划这个事情。所以,教师的阅读,有或没有,都只是一个个体的问题了,与学校无关,与组织无关。可是,上上下下,大家对教师不读书又都很不满意。
……
关于教师不读书的原因,可能还会有很多,也许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中说的那一句话:“自怜,归咎他人——这就是心安理得混日子的额灵丹妙药!”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教师在他的学生时代,可能都是读书的爱好者,甚至是读书的种子。为什么参加工作后拒绝读书了,甚至厌恶读书。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有个人的,也有学校的,更有社会的。表面的看起来,都是合理的,我们深入的一分析,大都是病态的,变态的,折射出来的是整个社会的一种心态。
自救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从学校从组织从团队和从校长的层面来讲,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安于现状,无动于衷的让大家自生自灭了?就是说,你想读书就去读,不想读就算了?恰恰相反,一个真正好的学校,一个真正有责任感、有生命情怀的学校领导,我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要断准病根,然后想法设法的去对症下药,千方百计的去治病救人。我们这些年的体会和做法是:
一是激发读。一句话,我变了,我的世界就变了。一个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那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生命的觉醒。所以说,教师读不读书,这个话题很小,但是牵出的问题很大,投射的病症很深层。这其实是一个教师如何对待这份职业如何对待专业发展的问题,是一个教师的生命状态的问题。因此说,好学校应该能够让师生都发展,好的学校管理要能够深度的影响人,要能够激活老师们的职业和生命状态,要激发出老师们内在的梦想和能量,要持续的智慧的引领大家读书、写作,努力去过一种不庸常、有意义的教育生活。这是在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尽管很难,但也要做,因为这是根本。
二是榜样读。校长和学校的领导一定要做学校主流价值观的示范者,要做学校倡导的行业和专业标准的践行者。作为校长或者说学校的领导层,或者说是作为理想的校长或学校领导,人格不能具有两面性。你不能总是说读书好,可你却经常去喝酒聊天打麻将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学校的领导团队里,像我们的薛小胖书记、都庆新副校长,他们都堪称是读书的“达人”。每年他们都要读大量的书,我们薛小胖书记2023年就读了40本,而且都非常的专业和深刻。如果我们做领导的都去读书了,都成为了读书的高手了,无形中就为大家树立了攀爬的标杆,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40本书。当然,这对我绝对是一个真挑战,但我还是要坚持和努力,因为我没有理由不去做。
三是领着读。就是根据工作的需要,领着大家读书写作,学习提高。这其实是在培育读书的种子,汇聚学校的正能量,放大榜样的价值。比如我们的语文组,为推动语文教改,我们先后为语文教研组每人赠送了《24节气诵读古诗词》、《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等书,促进了广大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这本书,我们薛书记做得更细致,规定大家定期读一部分,然后提出一些话题,约一个时间地点,领着大家深研细读,吸收内化。大家读的就是很好啊!可见,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对于那些真正喜欢阅读的老师,我们往往要高看一眼的。不仅他们想要的书,我们帮着寻找,我们尽可能的买单——这也是一种激励和奖励,而且还要做重点培养。2023年,我们的薛书记就组织过一个三个人的很松散的小读书班,与大家相约读书写作,应该说效果很好。2023年1月5日,她又很正式的组织8个读书的种子教师,成立了一个教师读书班——“四棵柳读书沙龙”之“蜗牛南瓜读书班”,倡导用读书助推成长,用文字见证生命。她亲任班长,与各位成员签约,对下学期的读写作了规划,已经开始了美好的读书之旅。我们的都校长,现在也在组织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共读王莉老师的《扶年轻班主任上马》。这些都是一个领导的魅力和能力、实力,也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情怀和境界。怎么去深度的影响我们的老师们,怎么做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带佩服,怎么带领大家去精读细读和深读,他们都是表率!同时,这些读书的种子,也会像“星星之火”一样,一定点燃起更多人的读书热情。
四是逼着读。这是最后的一招,也是保底线的一招,就是坚持用制度来保障教师都能“读”,用机制来促进教师都爱“读”。这方面,我们日常的有三个“一”工程。一是“每天一语”,用教育智慧润泽教师心灵。我们在每个工作日精选一则教育警句、格言或精彩论述,以“校讯通”短信形式发给教师品读、学习并思考,让教育智慧每天润泽教师的心灵。二是“每周一文”,与多种教育思想碰撞。就是每周精选一篇教育类文章,印发给老师们共同阅读,阅读时间一般限定两天。老师们可以随意做批注,我每周通过校讯通对批注精彩的老师在全校通报表彰。三是“每期一书”,与教育专家对话。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会通过隆重的赠书仪式给每位老师赠送新书。书的使用权归老师所有,可以在书上随意圈写勾画。学期末,我们要检查老师们读书的批注、心得或笔记。好的也要通过校讯通来表扬。另外,在推动老师们阅读方面,我们还有一个“图书漂流”活动,就是是把一些好书通过老师之间传递的方式来推动经典书籍的广泛阅读。具体的做法:将老师们的名字用一张纸打出来打出来(名字背面是这本书的阅读起止日期),然后张贴在书的扉页上,让老师们按着顺序轮流传阅。目前学校正在漂流的书目有《水知道答案》(上下册)、《理想丰满》、《第五项修炼》等。读书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但必须有制度保障,尤其是在初期,否则会流于表面。一个组织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有时候,人需要这么一逼!
网络中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不读万卷书,即便能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据说源自《职来职往》的杨石头老师)是的,读书,能使我们的生命之旅变得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我相信,有了书的相伴,我们的生命之旅乃至专业成长之旅也会更加的美丽和更加的温馨。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投入的“读”一次,忘了自己!
新的一年,让我们读起来,没有任何借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