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英贤个人简历介绍
朵英贤个人简历介绍
1、朵英贤,男,汉族,1932年3月27日出生,甘肃省永靖县人,自动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2、1956年,朵英贤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1956年—196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150教研室任教;1973年—1980年,在兰州油泵油嘴厂技术科工作;1981年—1992年,在208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朵英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武器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武器智能化、武器动力学等。
4、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51年9月—1956年7月,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专业学习。
1956年-196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50教研室任教;
1961年-1973年在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120教研室任教;
1973年5月-1980年11月在兰州油泵油嘴厂技术科工作;
1976年朵英贤院士在兰州油泵油嘴厂负责产品开发工作。
1981年-1992年在208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6月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3月14日,朵英贤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5、主要成就
教育理念
朵英贤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要探索和实践。
朵英贤认为,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也应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要多质疑,多思考,他还要求同学们要保持“严肃、严谨、严格”的治学态度,对自我有坚定的自信。
专业建设
朵英贤对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武器发射工程专业2017本科培养方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融人文精神、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加强实践教学,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满足服务国防、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
课题
主编《兵器工业科技辞典·轻武器》。
主编《近代兵器力学丛书》,共14册。出版《工程中的纵向振动》(收录在《中国学术著作总目纲要》(工业分卷)中)、《自动武器设计新编》(与戴成勋等合著、57万字)《火炮与自动武器技术》等著作多部;发表“武器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参数识别与模态综合”、“半导体位移传感器原理”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6、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1995年主持设计了95式自动步枪,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
朵英贤兼任《兵工学报》编委、《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编委、《轻兵器》编委、中国兵工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复杂武器系统CAD副总指挥、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基金评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轻武器预研专业组组长、中国兵工学会名誉理事、中北大学特聘教授、南昌航空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兵器工业二〇八所首席顾问等职务。
7、人物评价
朵英贤为中国自动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院士馆评)
朵英贤是“中国95式枪族之父”、“中国枪王”,是北理工人矢志国防、军工报国的杰出代表。(北京理工大学评)
8、科研成就
朵英贤长期从事自动武器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研制的某式轻重两用机枪,至今仍是中国军队主要的武器装备之一;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某式自动武器,总体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朵英贤是什么枪族的总设计师
朵英贤院士设计了95式步枪,如今95枪族已列装三军,朵英贤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枪王”。
95式步枪作为中国军队新一代制式步枪,从1997年正式亮相到现代已经过去20年了。在这期间,95式步枪暴露出的很多问题一直被军迷们吐槽。面对这些问题,20年中95步枪仅进行过一次较大修改,但有些问题仍然存在。
所谓新枪跟踪制度,也就是说设计师团队在新枪定型并交付部队使用后,所承担的研制任务并未结束,而是要承担起“售后服务”,不断地跟踪新枪的使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军队使用意见、暴露的问题,对新枪作出进一步的改进,直至这款武器最终成为士兵手中无可挑剔的“如意金箍棒”。
95枪族的历史:
随着“高基线,易打脸,塑料弹匣一捏扁,抛壳窗,声音响,油烟熏的泪两行”等口头禅越传越广,95枪族暴露出的问题不得不重新重视。好在2004年,研制部门启动了针对95式枪族的改进项目,并于2010年通过测试正式定型为“95-1式枪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