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1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口音重
一个口音很重的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译: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不要酱瓜,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译:不要讲话,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2
吃水饺
一日与一外国朋友去馆子吃水饺。
漂亮的服务**前来询问,朋友总是不放过任何练习汉语的机会,抢着说,"睡觉"多少钱?
**大窘,既而十分生气,我赶忙解释,他是问水饺多少钱。
饺子端上来,我问他***芥茉。
他又招来**,请问有没有"节目"啊?
**爽快的说,"有啊,您想要点什么样的节目啊?"
"就是那种黄色的啦!"
站着吃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马上***,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阅读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1)
——汉字谐音笑话故事3篇
汉字谐音笑话故事1
1、记得有一次,和一姐们儿去kfc,排队的时候我听她口中念念有词,一个鸡腿汉堡,一对鸡翅。好不容易轮到她了,一开口就笑翻了所有人,她本想说“**,来个鸡腿汉堡”,可话到口中竟成了“小腿,来个汉堡。”
2、大学同学在森林公园聚会,时间到了大家准备开饭,俩男生自告奋勇去小卖部买啤酒。班长想提醒他们买啤酒买易拉罐的,可能由于刚才一直在聊国际时事,班长***喊:“啤酒要伊拉克的啊。”我们全倒了,俩男生疯了。
3、在实习的时候,对一个老师说:陈老师你是不是姓陈?
4、一个朋友去饺子馆,问“水饺(睡觉)一碗(晚)多少钱?”只听服务员**“呸!”了一声,说道:“不要脸!”
5、有一天去同学家吃饭,喝了点酒,她爸爸忽然进来了,本来是想喊叔叔的,结果说错了,说:“爸,来座!”寒!大帮同学笑得要死
6、我同事跟人争执,急了张口来了句“你以为我吃饭长大的啊?”我一直纳闷他到底吃什么长大的。"
7、小学时一个很讨厌的男生找我借橡皮,我不借,他就死缠烂打,之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狂吼了一句“我不嫁(借)给你”当时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了。
8、一个女孩失恋了,我劝她:“两条腿的**不好找,三条腿的男的有的是!”
9、那天想喝汽水,赶几步朝冷饮摊想说来瓶汽水,不料看见跟前放着的啤酒,一急竟说:“老板,来一瓶屁水”,老板……
10、有一次,我和老公吵架,他骂我:“猪!”我骂他:“你是猪的老公。”骂完真觉得自己是猪。
11、我们一个同事,他去考驾照时,对考官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报告仪表,考官正常。
12、妹妹告诉我肯德基新出的“骨肉相连”(肉串有脆骨),要我带她去吃,那几天**巨热无比,我昏昏沉沉,到了餐厅,我对微笑的肯德基**来了句:请给我两个“血肉模糊”谢谢!无地自容!
13、一次上课,老师本想对我们说花色的乳牛的奶最好,结果说成了花色的**的奶最好。全班爆笑……
14、上大学的时候去衡山玩,当时爬山爬了一半,累的正想歇会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买纪念品的欧巴桑,上去开口就问:"老婆。"
15、以前别人来我阿姨家作客,刚进门的。刚好我阿姨要去上厕所。她连忙招呼客人说:“你们坐哈坐哈,我给你们去倒点尿喝!”(本来是说倒点茶喝的)。
汉字谐音笑话故事2
那美女怎么了?
和同学在走廊聊天,漂亮的女化学老师走过,
我指着老师对朋友说“那美女……”
化学老师听见了。转身笑着问到“那美女怎么了?”
我愣了愣答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你能给我瓢吗?
以前有个和尚路过我们村寻水喝,去了王大妈家。
和尚:“女施主,我是来讨水喝的。”
王大妈心善带了和尚进了院子:“大师,等等我去取水。”
和尚慈善的点了点头:“施主真是心善,你能给我瓢吗?”
后来我们镇上多了一个瘸脚的和尚。
杰士邦
一女人去超市买菜,
她男人说买盒杰士邦回家。
女人回家的时候递给男人一个盒子,
男人打开一看:一对鸡翅膀。
男人说:我擦,我说怎么换包装盒了呢!
是不是凉快?
今天一同事来上班,看见他头发短了,
我:怎么把头发剪了,是不是凉快?
他一脸真诚的对我说:不是2块,是28块!
朱尚海
班里有位同学叫朱尚海,特皮不爱学习。
一次上课,他自顾自玩耍影响到了别人,
老师恶狠狠滴批评他:
“就你这样不学无术的.,还想住上海?住厕所你都打不开门。”
去把你是有(室友)叫来!
“老师,您找我啊?”
“听说你最近经常犯事儿啊。你昨天逃课了吧?”
“额。我是有逃课。”
“你在宿舍用热得快了吧?”
“我是有用的。”
“你在寝室用电吹风了吧?”
“嗯。我是有用的。”
“哦,老师错怪你了,去把你是有(室友)叫来!”
既然这么跪,我就不买了
陪女友去商场买衣服,女友喜欢**一件外套,
翻开标签一看要6888元。
女友也特别懂事,知道我赚钱不容易,
转身对我说:“既然这么跪,我就不买了。”
妹纸,你兄长哪去了?
去哥们家玩,他妹开的门,
我文绉绉的问:妹纸,你兄长哪去了?
还没等我再说下去,她下意识的双手放在胸口位置......
然后门嘭的关**,听她愤怒的喊着:哥!
我是迷路的小孩
孩子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遇到大笨熊。
孩子说:我是迷路的小孩,你能带我去找妈妈吗?
大笨熊点点头,领着孩子走了好远,来到了麋鹿的家......
找死,不太好听
刘备:“赵云啊。以前我们兄弟三人结拜完了。今天看你人还不错也算你一个。”
赵云:“还是不要了吧”
张飞:“咋地看不起我们兄弟"
赵云:“不是啊,飞哥,我只是感觉叫赵四不太好听”
汉字谐音笑话故事3
亡羊补牢
某师解书,颇有新见。一日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二句曰:“亡,死也,羊,畜名,补,供也,牢,太牢也,合起来说,就是羊死了,再去供太牢,也不算迟。意即世人不必将活羊宰了去供祭祀。”
众寡悬殊
有个人,不学无术,可总爱在孩子们面前逞能。一天,他儿子放学回来在家做语文作业,当写到“众寡悬殊”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爸爸。他爸爸一看,以教训的口吻训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学了,这个词还不懂?那是形容旧社会穷人苦,许多寡妇活不下去,只好悬梁自尽,这就叫‘众寡悬殊’,以后呀,学习要多动脑筋。”
作文用老秤
语文老师:“哪有‘半斤五两’这句成语?”
学生:“考数学时,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
语文老师:“记住,作文时不能用老秤。”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2)
——汉字谐音的笑话故事 (荟萃2篇)
汉字谐音的笑话故事1
1、一南方人来到**一家小吃店,对女服务员说:"睡觉一晚(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一听,神色大变,尖声道:"**!"南方人一听,说:"才六毛,便宜,来一晚(碗)。"
2、有一对农民兄妹用板车拉着小麦到市场去卖,一个南方人来到他们兄妹跟前,问:"大哥,你的小妹(小麦)怎么卖呀?"大哥气得额头上青筋暴突。
3、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4、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拉。"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5、某乡镇企业的厂长将要到**神户考察,他连普通话都讲不了,*常只说方言。于是他让**去找个翻译,**回来报告说:"日语翻译没有一个能听懂厂长土话的"。厂长说:"这好办,我们就再带个本镇的老师,到时叫他把咱的土话先翻成普通话。"**说:"还不行啊,到了**还得请个人把**的‘普通话'翻译成神户的土话。"
6、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便气得满脸通红。
7、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中秋之夜举行晚会,主持人王老太说:"各位,表演该死(开始)了,大家请安静。"
8、一个北方人在广州某公园打听"缆车"在哪儿,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9、一对新人结婚后第一天清晨,一家人起床洗脸,新娘恭恭敬敬地对婆婆说:"婆婆,请您先死(洗)。"说完,新娘又对新郎说:"婆婆死了,你死好吗?"停了停又说:"婆婆和你都死了,最后我死。"婆婆听后,脸色铁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新娘又说:"婆婆,您怎么还不死呢?"
10、一个莆田老太在路边卖甘蔗,一辆客车停下来,车上一位外地人来到老太摊前买甘蔗,刚称好甘蔗,还没付钱,车子发动了。老太催促道:"快点,你钱给我,我嫁(蔗)给你。"外地人吓得连甘蔗也没拿,飞快地**车。
11、一乡下姑娘来到超市,服务员热情地招呼:"**,您要什么?"姑娘说:"我要你的命(面),猪孙(竹笋)。"
12、春花遇见一个朋友带着儿子逛街,忙上前打招呼,并赞道:"这个小狼孩(男孩)长得真可爱。"
13、一所乡村小学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站(上)课。"学生们齐声道:"老死(师)好!"老师说:"吐血(同学)们,早死(上)好!"
14、两个乡下姑娘进城回来,天色晚了,见一辆卡车**,便向卡车招手,司机探出头来,一个姑娘说:"同志,我俩可以做(坐)你的妻(车)子吗?"司机没好气地说:"谁要你们做我妻子。"另一个姑娘赶紧说:"不要紧啦,我们很亲(轻)。"司机气得把车开走了,心想:"谁和你们亲去。"
15、国家要推广普通话,浙江宁波某县县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用普通话发表讲话,带个好头。县委*:“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啦,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啦!不要讲话了,现在开会了!)县委*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翻译:现在请*讲话!)*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啦,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翻译:不要讲话了,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这个狗屎有人可能吃到。(翻译:这个故事有人可能知道。)*:吃不到的.也不要着急(知不到的也不要着急)*:我现在就给你们拉——
汉字谐音的笑话故事2
大吃一斤
老师让小明用“大吃一斤”造句。
小明说:我走在路上,看见一陀牛粪,我大吃一惊(大吃一斤)。
老师赞叹:“海量,海量……”
只有一个音道
宿舍老大新交了个女朋友,女朋友送他一个新款随身听。老大一边看着说明书摆弄一边自言自语:“它哪都好,就是只有一个音道!”。老三在上铺正看武侠,顺口问道:“一个不够么?”。老大说:“我想多一个音道,能连到电脑上。”
一次**4600元
新学期开始,我和宿舍几个同学去系里交学费。系办公室门口贴了张告示:今年实行**收费,一次**4600元,住宿费不另收。
睡觉(水饺)多少钱?
一日与一外国朋友去馆子吃水饺,漂亮的服务**前来询问。
朋友总是不放过任何练习汉语的机会,抢着说“睡觉(水饺)”多少钱?
**大窘,十分生气。我赶忙解释,他是问水饺多少钱?
饺子端上来了,我问他***芥茉?
他又招来**,请问有没有“节目”啊?
**爽快的说,“有啊,您想要点什么样的节目啊?”
“就是那种黄色的啦...”
您能说一下《乐(yue)经》是怎么回事么
我选修了《*古代文学》,第一次上课,老师讲了儒家思想、主要人物及**作品,其中包括“四书”、“五经”。还差几分钟下课时,老师让同学们**的提些问题。前排一个女生***问:“我看有些书上提到《乐(yue)经》,您能说一下《乐(yue)经》是怎么回事么?”。教室内哄堂大笑。
今天是两位同学大喜的日子
我在学校入团时,当时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我们的团支书主持的时候毫不犹豫就说:“今天是两位同学大喜的日子……”其余同学笑得前仰后合。
睡觉(水饺)多少钱一晚(碗)
老董是河南人,来到南方吃早点。一进门就问:“**,睡觉(水饺)多少钱一晚(碗)?”
服务员很不高兴,就说:“没有,只有馒头。”
老董说:“哦,摸摸(馍馍)也行。”
服务员极为恼怒,骂到:“**!”
老董极为惊讶:“六毛?太便宜了!”
有本事你就托呀,我倒要看看你有多长
有一次,两个女生到****来玩拖拉机,两个女生一伙,我和老五一伙。女生一向是玩得比较臭,但手气非常好。她们赢了几把,就开始面带喜色了。终于有一次轮到老五坐庄,她们亮了红桃做主,被我反成方块。这时只见老五一拍桌子,兴奋得说:“我终于长一把了!咱们先把她们俩拖光,然后再慢慢搞定!”。这时一个女生不懈地说:“有本事你就托呀!我倒要看看你有多长!”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3)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 (荟萃2篇)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1
钉掌的敲耳朵 —— 离题太远
莲梗打人 —— 思情不断
老婆婆喝稀饭 —— 无耻下流
出国的大轮船 —— 外行
万丈悬崖上的鲜花 —— 没人睬
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
青菜煮萝卜 —— 一清二白
打扇抽烟 —— 煽风点火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龟盖量米——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冻豆腐——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2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4)
——最新谐音笑话故事 (菁选3篇)
最新谐音笑话故事1
1.螃蟹出门散步不小心撞到了泥鳅,泥鳅很生气:“你是不是瞎啊?”螃蟹很委屈:“不是啊,我是螃蟹!”
2.今天上驾校理论课,老师说:“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并且逃逸的,终身禁驾(禁嫁)。”后边一妹子举手说到:“那我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啊?”
3.女朋友名字叫朱静,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农村老家,进门就说:妈,朱静来了。妈听到后说:猪进来了把它赶出去就是了!
4.爷爷在病危之际,将年少无知的孙子叫到床前,用尽最后一口气嘱咐道:“孩子啊,这个世道……做官才好啊!”小孙子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将爷爷临终前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后,他终于成了村里最好的棺材匠。
5.一女人来到男人家玩,女人调戏男人说:你要是有块地我就和你结婚。这时,门铃响了,快递小哥说:先生,有你快递!
6.语文课,老师在讲课文分析时小明不认真听课,突然老师**:“小明你来回答一下,文章1到2段说明了什么?”小明一愣,说:“文章一刀两断说明他和马伊琍分手了?”
7.妞妞和大壮在楼下玩,妞妞提议到:“我们来玩扮明星吧!” “好啊好啊!” “你把我当邓紫棋吧!” “行!” 大壮一脸兴奋,一把就把妞妞推倒在地上,骑了上去。妞妞吓了一跳,嗷的一嗓子就嚎了出来:“王大壮你爹啊,谁**让你把我当凳子骑了啊!”
8.那天我驾驶的公车到了车站,乘客鱼贯下车.快要关车门的那一刻,一位女士在车门外大叫;"我要死在你车上!''我紧张得立刻把车门关上,赶快踩踏油门,心想;"都市里的怪人怪事真不少.''没想到,那女士居然叫了一辆计程车紧追我的公车,终于截停下来.车门开了,女士又大叫;"为什么不停车?我要死在你车上!''我害怕的问她;"**,你有什么是想不开呢?''他怒气冲冲的走向一个座位,然后拿起一串钥匙对我说;"我要死[钥匙]在你车上!''
最新谐音笑话故事2
1.、十根竹子一片叶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的,长得真好 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 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 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 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 叶儿少竿儿多,*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 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好。”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往后,他成了个有真 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2、.“面前人”妙对寇**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
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 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这几个大官听了, 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 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 对了一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 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 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3.、杨大年答对骂奸臣 杨大年成了翰林,在朝廷里当工部侍郎〔shìláng,相当于副**〕
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丁谓。丁谓看着杨大年 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磕头下拜的时 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 似的直扫地。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 这可是个***!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北方的辽国〕 **寇准, 末了他当****、晋国公。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 “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 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丁谓:“幕”是大帐子。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净 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 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
最新谐音笑话故事3
1、棺材匠
爷爷在病危之际,将年少无知的孙子叫到床前,用尽最后一口气嘱咐道:“孩子啊,这个世道……做官才好啊!”小孙子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将爷爷临终前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后,他终于成了村里最好的棺材匠。
2、快递
一女人来到男人家玩,女人调戏男人说:你要是有块地我就和你结婚。这时,门铃响了,快递小哥说:先生,有你快递!
3、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4、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香菇走在路上,被橙子撞了一下。香菇大怒道:「没长眼啊,**吧。」然后橙子就死了。。。因为菌要橙死,橙不得不死。。
5、梅花鹿
节日的时候,小兔子生气地对小鹿说:你看人家别的女孩子都能收到花,你为什么不送给我。小鹿可怜巴巴的说:因为我是梅花鹿啊。
6、终身禁驾
今天上驾校理论课,老师说:“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并且逃逸的,终身禁驾。”
后边一妹子举手说到:“那我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啊?”大家都快笑晕了……
7、耳朵在此
***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8、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 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9、地名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 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10、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11、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12、学英语
喜欢学英语的小明,不分日夜都在找说英语的机会。
这天,他不小心走路撞到一个外国人,他不好意思的说:「I am sorry.」
「I am sorry,too.」外国人回答。
「I am sorry three.」小明马上回道。
「What are you sorry for?」外国人问。
「I am sorry five…」小明说。
13、站着吃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马上***,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5)
——汉字谐音笑话 (菁选3篇)
汉字谐音笑话1
1、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2、地名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3、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4、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5、学英语
喜欢学英语的小明,不分日夜都在找说英语的.机会。
这天,他不小心走路撞到一个外国人,他不好意思的说:「Iamsorry.」
「Iamsorry,too.」外国人回答。
「Iamsorrythree.」小明马上回道。
「Whatareyousorryfor?」外国人问。
「Iamsorryfive…」小明说。
汉字谐音笑话2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教练说:"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有个外国人到*来,给自己取了个*名,叫魏茂。他在*找工作。他来到一个公司里,一个人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我姓魏。""魏什么?""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
那天我驾驶的公车到了车站,乘客鱼贯下车。快要关车门的那一刻,一位女士在车门外大叫;"我要死在你车上!"
我紧张得立刻把车门关上,赶快踩踏油门,心想;"都市里的怪人怪事真不少。"
没想到,那女士居然叫了一辆计程车紧追我的公车,终于截停下来。
车门开了,女士又大叫;"为什么不停车?我要死在你车上!"
我害怕的问她;"**,你有什么是想不开呢?"
他怒气冲冲的走向一个座位,然后拿起一串钥匙对我说;"我要死[钥匙]在你车上!"
汉字谐音笑话3
1、十根竹子一片叶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的,长得真好 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 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 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 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 叶儿少竿儿多,*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 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好。”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往后,他成了个有真 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2、“面前人”妙对寇**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
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 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这几个大官听了, 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 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 对了一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 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 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3、杨大年答对骂奸臣 杨大年成了翰林,在朝廷里当工部侍郎〔shìláng,相当于副**〕
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丁谓。丁谓看着杨大年 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磕头下拜的时 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 似的直扫地。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 这可是个***!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北方的辽国〕 **寇准, 末了他当****、晋国公。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 “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 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丁谓:“幕”是大帐子。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净 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 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6)
——汉字谐音歇后语及答案 (荟萃2篇)
汉字谐音歇后语及答案1
1、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2、怀里揣棉花——软(暖)心
3、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4、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5、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6、补锅匠栽筋斗——倒贴(铁)
7、张天师下海——莫(摸)怪
8、张天师跪在泥水里——求情(晴)
9、张果老的驴——不见奇(骑)
10、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11、鸡脑袋上磕烟灰——几(鸡)头受气
12、鸡啄**——正合适(食)
13、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好
14、纸做的栏杆——不能依(倚)靠
15、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
16、纸糊的炉子——过(锅)来就不行
17、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18、驴皮贴墙上——不象话(画)
19、拐子进医院——自觉(治脚)
20、青蛙跳在大鼓上——懂懂(咚咚)
21、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煤)
22、拉胡子过大街——谦虚(牵须)
23、画上的马——不奇(骑)
24、枣核截板——没几句(锯)
25、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26、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
27、营火虫的屁股——没大量(亮)
28、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9、和尚分家——多事(寺)
30、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31、和尚拖木头——出了事(寺)
32、和尚的房子——妙(庙)
33、和尚的脑壳——没法(发)
34、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
35、鱼池里下网——多余(鱼)
36、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37、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38、狗长犄角——洋(羊)气
39、狗吃豆腐脑——闲(衔)不着
汉字谐音歇后语及答案2
1、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2、**的军师----------无用。(吴用)。
3、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4、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5、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6、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7、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8、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9、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10、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11、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12、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13、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4、针尖上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5、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16、狗吃青草——装样(羊)
17、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18、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19、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20、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21、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22、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23、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24、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25、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26、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27、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28、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29、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30、和尚的房子----------庙。(妙)。
31、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32、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33、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34、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35、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36、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37、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38、骑自行车下坡 —— 踩(睬)都不踩(睬)
39、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40、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41、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42、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43、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44、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45、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46、航空兵翻跟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47、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
48、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49、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50、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51、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52、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53、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54、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55、**参----------候补。(后补)。
56、皮**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57、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58、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59、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60、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61、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62、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63、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64、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65、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66、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67、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68、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69、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汉字谐音笑话小故事 (荟萃2篇)(扩展7)
——汉字的历史故事 (荟萃2篇)
汉字的历史故事1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二、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三、甲骨文
*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爵”象形字:
1、甲骨文的形体,像古代酒器的形状,下有足。
2、金文的形体,更像酒器的形状,右边增加了一只手。
3、小篆的形体。
4、是楷书的写法。
而会意字里“明”写成如图示,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旦”写成如图示,意意为太阳出地*线而升起。
“婴”会意字:
1、金文的形体,上部是“贝”,下部是“女”,表示妇女项上由贝做成的装饰品。
2、是小篆的形体,上部是两贝,其意不变。
3、是楷书繁体字。
4、简化字。
“婴”字的本意是用贝做成的项链。义为“缠绕”、“围绕”,如古人陆机曾说:“世网婴我身。”世网比喻世事。就是说:世事把我缠绕住了。
“婴”字由项饰即宝贝。引申为婴儿之义。
“孕”会意字:
1、甲骨文,外部是一个人面向左侧而立,腹中有一“子”,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样子。
2、小篆,上变成“乃”字,已无人形了,下部的“子”依然存在。
3、楷书的写法,由小篆演变而来。
汉字的历史故事2
汉字的历史故事之汉字简史
*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甲骨文”(不过这是个现代词汇)。些许零星分散的陶器标记和其他人造器皿上的符号可以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不过它们构不成可以记录一种句法清晰的语言的书写体系,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后来*文字有什么关联。这样,基于现存记录,*的书写体系首先出现于将近两千年前,比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二者都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明显略先于埃及)要晚。这自然生发了一个问题,即*文字是否**产生?以下几点证据会表明,颇有一些刺激性传播发生着作用:一、汉字看起来是在一夜之间羽翼丰满,没有经历过长期的逐渐演化过程,而在西南亚,文字产生中的这些演化有案可稽;二、汉字被证明是紧接着炼铜术产生的,并和马车的出现几乎同时,而考古学家和科学史专家已经确认炼铜术和马车都源出于西亚;三、*文字体系的特性(基本上是具有语义量词和听觉元素的语素音节,同时也包括象形成分和表意成分等等);四、许多学者多次**发现最早汉字的一些字符群在视觉上和对应的西亚字符群很相像(在*用于计数和历法的二十二个天干地支,可比之于在它之前的腓尼基人和乌干特人呈现各种变体的二十二个字母[特别是其最短形式最明显]),并且就我们所知的三千多年前它们的发音而言,它们似乎有共同的语音对应(这不必然需要黎凡特地区和*之间有直接联系,而是某种间接传播,或者刺激物最早产生于东**之间的某地,同时向两个方向传播);五、大量个体汉字在形状上、意思上以及有时甚至发音上很像其西亚对应字;六、已经高度发展的汉字在最初的几百年间只服务于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用途(**卜筮的记录),而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又用于另一个高度专门化的用途(贵族青铜钟鼎上的铭文),这暗示着汉字为贵族或者神职人员及其后继者这一小团体所垄断,他们小心翼翼地护卫着自己书写汉字的技能。以上没有哪个单独证据能够充分质疑汉字的本土原生性,但是这些证据加在一起就足以说明,不能轻易打消外来影响的可能性。
不论它何时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汉字原来只是用来记录卜筮中的问与答,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甲骨文。甲骨文和商朝国君有密切的关系,起始于武丁(在位时期:约前1200—约前1181)及其长于卜筮和释卜的亲近顾问。这样,*最早的文字是王室专属物,专门指派给史官卜人。然而在近东(西南亚和东北非),早期的文字有从经济管理到文学宗教等各种用途。
不能说甲骨文是出于一种文学意图,它们所触及的仅是君王所感兴趣诸主题的一小部分,但是有时也显示出某些文学效果,或者预见了后来*文学写作的一些特质。下一时期的文字(金文)同样也是如此。金文主要是在周朝,不过重要的是,汉字在这一阶段已经伴随着青铜器流布到王公贵族一层。而且,现存最长的金文从甲骨文的十数个字扩展到将近五百字。
随着文本长度的增加,汉字的数量也激增。甲骨文单字总共加起来接近4500个(包括约1000个异体字),其中仅有1000到1500个字有后世的对应文字。周朝的金文有差不多4000个单字,其中略超过2400个字是可辨的.。由于证据过于支离破碎,所以很难确定战国时代(前403—前221)丝帛、竹简、青铜和石刻铭文等中使用的汉字数量,不过肯定是超过了5000个,包括各地使用的许多异体字。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后期**六国,“书同文”****了各地的异体字和重复字,不过不久汉字的数量又再次激增。此后各时代字典收录的汉字个数如下:9353(100),11520(约227—239),12824(400),13734(500),22726(534),26911(753),31319(1066)。最近的字典收录了超过六万个汉字,有两部字典甚至收录了超过八万汉字,而几位**大学学者甚至计划编写一部罗列超过十万汉字的大字典。汉字的这种天文级数量对于表音文字使用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字母表中的字母通常在20到40个之间。
实际上,汉字的数量是开放的,仍然在不断增长。汉字使用者可以**创制新字(许多人这样做了,比如在取名时,或者科学家首次发现未知元素时)。某个汉字一经创制,它就永久在汉字表中获得一席之地。这迥异于不增加字母总数而通过重新排列字母来创造新词的表音文字(莎士比亚一个人创造了将近1700个新词,比如barefaced, castigate, countless, critical, dwindle, excellent, fretful, frugal, gust, hint, hurry, leapfrog, lonely, majestic, monumental, obscene, pedant, radiance, submerged和summit)。也就是说,无论英语中加入多少新词,字母的数目(26个)是不变的。当然,汉语也可以通过组合语素来增加词汇量,而从来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在官话中,天、花、粉和板四个字可以组合成为“天花”“天花粉”(栝楼根制成的一种中药)“天花板”等等。实际上这是汉语中创造新词的标准方式,但它没有阻止新汉字的激增,这部分是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全新语素产生,不过也是由于人们希望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的方式之一就是创造新词。
很明显,人们只能记住这些天文级数量汉字中的很小一部分。若要基本能够识文断字,需要记住1000个汉字,2000—3000个汉字则足以应付大多数环境,而达到“完全识读”水*(包括读报以及就各种主题进行书面交流)则需要约4000个汉字。掌握6000个汉字(中文处理软件和常用案头字典所提供的汉字字数)是非常了不起的,而单个人是否掌握1万或者更多汉字则值得怀疑。大多数书写都习惯性地仅限于使用几千个汉字,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今天,在*文学的最高峰唐诗中亦如是。数万汉字中的许多字在历史上仅仅被使用过一两次,它们的发音或意义(或者二者都)很难确定。然而,字体创建者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汉字,因为它们会不时出现在文本中。信息处理专家必须准备提供至少25000个汉字以敷日常之用,即便这些汉字中的绝大多数在大多数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它们仍然不时出现在姓名、历史事件、词汇讨论等中间。
汉字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它明显不等同于任何一种汉语中的全部词汇,也更不等同于所有汉语中的全部词汇。实际上现代标准汉语中的词通常是双音节的,即便是文言文中也经常使用双音节或者多音节的词或者术语(包括所谓连绵字、复合字或者复音字、拟声词、同义词,以及其他种类的共同词项)。于是,虽然汉语被广泛认为是单音节的(由单音节词构成),但是经过对实际使用情况的细心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并非如此。汉语中的绝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但是包括英语在内的绝大多数其他语言中的语素也以单音节为主,另外在汉语中(甚至在文言中)有大量多音节语素,比如“蝴蝶”“蜘蛛”“孑孓”“琵琶”“枇杷”“珊瑚”“麒麟”“凤凰”“忐忑”“逶迤”和“尴尬”。这些词中的一部分也许在古代是包含复辅音的单音节字,而语音演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音位配列导致了汉语中所有复辅音的**。复辅音被再分配在两个相邻音节中,这叫做“一分为二”,此种双音节化过程似乎在晚近的上古汉语中相当常见。并且一些学者认为,复辅音的**和某些末尾辅音的消失导致了汉语中声调作为一种补偿而诞生。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这些过程也导致了双音节词数目的激增,使得汉语在面临日趋同音化时,能确保口语中有足够的词汇差异性,特别是在一些汉方言中的声调日趋减少的时候(在普通话中,现在只剩下四声:阴*、阳*、上声和去声,但在一些传统分支如闽南语和粤语中,声调要多得多)。
藏缅语中的对应词研究,以及与印欧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其他语系之间相互的古老借词比较,表明了汉语中原来是有复辅音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语音变动,汉字本身的音节特性也强化了复辅音的**,因为世界范围内的音节文字都展现了一种在结构上单个辅音加元音的大趋势。类似的语音约束,加之以上提到的对极致简洁的追求,也导致了曾经一度存在于上古汉语中的词形成分(前缀、后缀和屈折等等)的丢失。而在中古汉语,甚至在现代汉语中,这些丢失的词形成分在上文提到的阿尔泰化和白话过程中,又得到了复原,区别在于语法成分不再加于词根之上作为变化,而是作为加于语素音节开头或末尾的单独音节(书面中则为单独汉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