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1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4、能够通过“惊奇地”“奇怪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板书:开满鲜花的小路。是呀,这真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一起读。
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初读识字。
(1)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
(2)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4、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习,我给大家设立了关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勇气闯过去吗?
第一关: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全班齐读生词。
5、师:大家真棒,第二关等着大家呢?快来看生字娃娃们也跑出来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
(1)开火车读生字。
(2)请个别同学试读。
6、第三关:下面它们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一个组一个词,进行检查过关。
7、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你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
(1)生**认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主要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识字,并出示词卡加强记忆。)
(3)邮、递、裹、粒、懊、啊、猬、籽都可以运用熟字加偏旁识记。
(4)堆、礼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5)破、漏、局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识记。
8、检查读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生字,画笑脸鼓励。
二、品读领悟。
1、生字、生词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大家思考一下:
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有()、()、()、)和()。(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借机识记刺“猬”太太的“猬”字,利用象形字图形变化课件进行记忆。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3、品读。
(1)见过开满鲜花的小路吗?是什么样子的?
(绚丽多彩的鲜花是指各种各样的花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绚丽无比。)
(2)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说明鲜花颜色多的?
(五颜六色)
小路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你猜一猜有什么颜色的?
这么美的小路、这么美的鲜花,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完请学生评价)
(3)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4、谈话:同学们读得多好呀!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太太们赞不绝口,小动物们在小路上蹦啊跳啊。可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下节课再来解决吧!
三、拓展延伸。
思考: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你能找到答案吗?试试看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选择“绚丽多彩”或“五颜六色”任一个词写一句话。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2、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3、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鼹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们想和它一起去吗?
(生:想!)
2、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认读生字)
3、让我们再一次去闻闻路边花朵的芳香吧!
(点击“花朵”出现生词)
学生开火车认读。
4、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绚丽多彩、纷纺扑鼻吧。指导读通读顺,齐读。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根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美丽的句子,特别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
1、学生分小组自学。多**出示自学提示:
(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3、请同学汇报交流。
生1: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生2:这个包裹里面装的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
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老师为你点赞。那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
生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他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生3:漏。从漏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师:那鼹鼠先生愿意撒在路上吗?
生4:不愿意。
师:从哪个词了解到的呢?
生5:懊丧。
师:你能说说懊丧的意思吗?
生6:懊悔、沮丧。
师:你能用懊丧说一句话吗?
生:……
师: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生1:因为花籽长大后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
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生3:因为这些花是拿来给大家欣赏的。
生:……
4、师小结。是啊!花籽开出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花朵开在路边,供大家欣赏,多么美好!所以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同学们,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是指的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大家一起说说吧!
五、作业。
我也来写写“美好的礼物”。要注意交待清楚你的美好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美好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1)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1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后来还意外把里面的颗粒漏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却不曾想到春天来了,原来洒满颗粒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看到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
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2
在上《开满鲜花的小路》后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两个问题:
一、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孩子们能够非常干脆的回答出美好的礼物就是付出。我很欣慰完成了教学任务。于是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二、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美好的礼物”?孩子们在经过思考之后的回答惊呆了我,王兆杰说:“仓颉造字,仓颉造出来的字就是送给我们人类美好的礼物,有了这样美好的礼物,我们才可以读许多有趣的故事。”许凯博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因为有了印刷术,我们才能更方便看更多的书,这就是美好的礼物。”白智屹说:“刘备建立蜀汉,减少了战争,给人们带来和*,这也是美好的礼物。”……只有二年级的孩子,多么大气的答案,这样的答案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好惭愧呀!
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志,厉害了我的`娃,你们是我的榜样,下学期共读、精读《**上下五千年》,我和你们共成长!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起这个故事来也就容易多了。
这个故事中间是留有悬念的,当松鼠太太帮助鼹鼠先生看看包裹里是什么礼物时,因为包裹破了,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到底是什么礼物呢?课文在这里没有说出来,学生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提醒学生学会卖关子,这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花籽本来是送给鼹鼠先生一个人的,结果,开出的鲜花大家一起享受,正是这种无私的、具有奉献意义的花,才会有课文末尾“多么美好的礼物”。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教学中,我为了挖掘这个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晒一晒生活中的“美好的礼物”,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2)
——二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1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后来还意外把里面的颗粒漏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却不曾想到春天来了,原来洒满颗粒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看到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3)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时间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突破几个难点的具体做法
难点之一:角色较多,较难理顺
对于2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角色偏多,理顺这角色关系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上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先拎出主要角色(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包裹,而包裹内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鼹鼠先生询问松鼠太太),这样抓住主要角色进入故事情节,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难点之二:为什么说这些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在鼹鼠先生去松鼠太太家做客,一路上经过刺猬、狐狸的家,最后到达松鼠太太家,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发现门前的小路开满鲜花,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惊奇、奇怪”来练习朗读,可仅仅这样是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在“小狐狸、小刺猬、小松鼠在这条小路上玩的很开心”一段中,我让学生想象说话:“它们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有谁会来到这条小路上?有感觉如何?”这样的角色体验和想象说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条小路带给了动物们开心、快乐等等,正因为如此才能体会到这些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难点之三:2年级的孩子对环保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存在困惑
有了之前学生对这条小路带来了开心、快乐和美的享受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有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有山涧小溪,有清澈见底的大海和四季不同的美景,无论哪种美,都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礼物,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感叹,正在他们从课文一路到拓展环节都是美好的享受时,我接下来给孩子们看的是被破坏的大自然:秃山、废弃污染等等,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们想要保护大自然的心油然而生,这一难点就此攻破,在一首“我希望“的小诗后,学生们都拿起笔开始抒发自己的想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4)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3篇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裹、寄”等11个认读字,会写“邮、递、员”等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绿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感受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2.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
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娃哈哈》,让学生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师引导:“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有多美,这些花是谁种下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5小节
谁能把这部分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学生自读,边读1-5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yóu dì yuán huán u yuán lái mó tu ch yóu jú
邮 递员 黄 狗 原 来 摩托 车 邮 局
bo u jì lái yì du k lì pò le lòu dòn ào sàn
包 裹 寄来 一堆 颗粒 破了 漏 洞 懊丧
学生**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丧”是*舌音,“车”是翘舌音,“原、员”读音相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黄”是后鼻音。
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课件出示):
邮递员 黄狗 原来 摩托车 邮局
包裹 寄来 一堆 颗粒 破了 漏洞 懊丧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5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6-12小节
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读第2-5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字词。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cì wei xuàn lì du ci hu z l wù
刺 猬 绚 丽 多 彩 花 籽 礼物
谁来读?学生**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籽”是整体认读音节,也是*舌音,“绚”是前鼻音。
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刺猬 绚丽多彩 花籽 礼物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6-12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邮 递 员 原 车 礼 黄 叔局
(1)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 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这些字的笔顺(可以动画效果一笔一笔展现)
教师范写相机重点指导“原、递、车”:
“原”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里面是“白+小”。
“递”的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弟”,再写“辶”。
“车”的笔顺是:横、撇折、横、竖。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位互改,同位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情景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每天都要坐车经过这样的一条路来上学(出示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路边开满了这样美丽的鲜花,(出示图片)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有这样的一条路,从光秃秃的小路变成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复习旧知,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检查读课文朗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5自然段
(1)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寄来了什么?
(一个包裹。)
(2)包裹里面有什么?
(一堆小颗粒,鼹鼠也不认识。)
(3)鼹鼠把包裹拿给松鼠太太看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包裹破了,花籽漏在路**。)
(4)从哪里知道的?鼹鼠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
(鼹鼠的心情“很懊丧”。)
“懊丧”是什么意思?(伤心失意,形容震惊失色)
指导朗读:重读“空空的、没有、破了、不见了、漏”,读出花籽漏在路上的过程,更要读出鼹鼠的“懊丧”之情。
2.学习6-12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在鼹鼠家到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
(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香扑鼻、花朵簇簇)
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去说。
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仿写:房子旁边
山坡上
(2)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门前的小路上开满这么美的花,分别是怎么说的?鼹鼠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
刺猬太太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狐狸太太奇怪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道:“我不知道!”
指导朗读: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的赞叹之情,读出铺满鲜花的小路的美。
(3)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
(这些鲜花是鼹鼠不经意间种下的。)
(4)去年,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什么礼物?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一包花籽)
出示:松鼠太太给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呀!”
分角色朗读指导: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好6-12自然段,读出花路的美丽、多彩。
(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怎样让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
2.说说你想为我们的学校做些什么?学生发言。
(五)总结提高
鲜花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老师相信有了你
们这群爱美的天使,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也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花籽 一堆颗粒
撒落在路上 带来美好、快乐、**
小路上 开满鲜花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2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4、能够通过“惊奇地”“奇怪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板书:开满鲜花的小路。是呀,这真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一起读。
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初读识字。
(1)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
(2)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4、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习,我给大家设立了关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勇气闯过去吗?
第一关: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全班齐读生词。
5、师:大家真棒,第二关等着大家呢?快来看生字娃娃们也跑出来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
(1)开火车读生字。
(2)请个别同学试读。
6、第三关:下面它们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一个组一个词,进行检查过关。
7、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你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
(1)生**认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主要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识字,并出示词卡加强记忆。)
(3)邮、递、裹、粒、懊、啊、猬、籽都可以运用熟字加偏旁识记。
(4)堆、礼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5)破、漏、局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识记。
8、检查读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生字,画笑脸鼓励。
二、品读领悟。
1、生字、生词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大家思考一下:
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有()、()、()、)和()。(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借机识记刺“猬”太太的“猬”字,利用象形字图形变化课件进行记忆。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3、品读。
(1)见过开满鲜花的小路吗?是什么样子的?
(绚丽多彩的鲜花是指各种各样的花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绚丽无比。)
(2)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说明鲜花颜色多的?
(五颜六色)
小路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你猜一猜有什么颜色的?
这么美的小路、这么美的鲜花,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完请学生评价)
(3)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4、谈话:同学们读得多好呀!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太太们赞不绝口,小动物们在小路上蹦啊跳啊。可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下节课再来解决吧!
三、拓展延伸。
思考: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你能找到答案吗?试试看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选择“绚丽多彩”或“五颜六色”任一个词写一句话。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3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裹、寄”等14个生字,会写“邮、递、员”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子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好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2、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准备:ppt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学生的***。故事中丰富的人物、精彩的情节、生动的对话,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课文充满童趣,语言简朴,让读者感受到春景的美丽、春天的美好。
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和评价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要坚持实施,以利于与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梳理条理、概括内容衔接,以及一边读一边想象的学习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了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1)练读第1—5小节
①学生自读,边读1—5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
邮递员黄狗原来摩托车邮局包裹寄来一堆颗粒破了漏洞懊丧
学生**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丧”是*舌音,“车”是翘舌音,“原、员”读音相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黄”是后鼻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邮递员黄狗原来摩托车邮局
包裹寄来一堆颗粒破了漏洞懊丧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5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2)练读第6—12小节
①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读第2—5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
刺猬绚丽多彩花籽礼物
学生**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籽”是整体认读音节,也是*舌音,“绚”是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刺猬绚丽多彩花籽礼物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6—12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鲜邮递员原叔局堆礼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这些字的笔顺(可以动画效果一笔一笔展现)
教师范写相机重点指导“原、递、车”:
“原”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里面是“白+小”。
“递”的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弟”,再写“辶”。
“车”的笔顺是:横、撇折、横、竖。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位互改,同位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检查读课文朗读情况。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5自然段
(1)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寄来了什么?(一个包裹。)
包裹里面有什么?(一堆小颗粒,鼹鼠也不认识。)
鼹鼠把包裹拿给松鼠太太看的路上发生了什么?(包裹破了,花籽漏在路**。)
(4)从哪里知道的?鼹鼠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
(鼹鼠的心情“很懊丧”。)
“懊丧”是什么意思?(伤心失意,形容震惊失色)
指导朗读:重读“空空的、没有、破了、不见了、漏”,读出花籽漏在路上的过程,更要读出鼹鼠的“懊丧”之情。
2、学习6—12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在鼹鼠家到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
(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香扑鼻、花朵簇簇)
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去说。
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仿写:房子旁边
山坡上
(2)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门前的小路上开满这么美的花,分别是怎么说的?鼹鼠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
刺猬太太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狐狸太太奇怪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道:“我不知道!”
指导朗读: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的赞叹之情,读出铺满鲜花的小路的美。
(3)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
(这些鲜花是鼹鼠不经意间种下的。)
(4)去年,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什么礼物?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一包花籽)
出示:松鼠太太给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呀!”
分角色朗读指导: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好6—12自然段,读出花路的美丽、多彩。
(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
1、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怎样让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
2、说说你想为我们的学校做些什么?学生发言。
四、总结提高
鲜花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老师相信有了你们这群爱美的天使,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也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3开满鲜花的小路
花籽一堆颗粒
撒落在路上带来美好、快乐、**
小路上开满鲜花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5)
——《古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3篇
《古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同学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同学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同学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只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教学时,俺让同学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俺故意让同学教俺画画,帮俺选颜色。同学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身感受最深的是当俺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俺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俺们的课堂上多让小朋友主动多让小朋友感悟多让小朋友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古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同学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同学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同学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只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教学时,俺让同学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俺故意让同学教俺画画,帮俺选颜色。同学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身感受最深的是当俺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俺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俺们的课堂上多让小朋友主动多让小朋友感悟多让小朋友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6)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1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 cái qián ji bèi ké huài bì un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赔购贫货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字卡、词语卡;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贝”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2.多**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给你哪些快乐。
4.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要求: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在词语中画出生字,读好整个词语。
(3)想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舌音:随、损、财
翘舌音:珍、饰、赚
多音字:漂
5.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容易、钱币、钱财、赚钱、赔钱、购买、贫困
6.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7.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如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根据字形来识记“类”:大米。
根据规律分析记住“财、赚、赔、购、贫”都有贝字旁。
8.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我会写”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3)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五个字:贝、甲、与、币、关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
贝、甲:
(1)第二笔都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2)“贝”字下部的撇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甲”字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4)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与:
(1)书写时,竖折折钩略向左倾斜,钩要短小有力,整个笔画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币、关:
(1)同桌间观察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学生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3.导入: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的主要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骨文的“甲”字是:(“十”的变形,握柄)+ (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骨”的演变。
甲骨文“骨”的字形“ ”上部“ ”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像肉“ ”,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
(“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让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赚、赔、购、贫”。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导学: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④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书后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四个字:壳、骨、钱、财
3.重点指导。
钱、财:
(1)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两个字中的“撇”都要写得短小舒展,“点”的运笔要由轻到重。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壳:
(1)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有力。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骨:
(1)同桌间观察这个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喜欢的人分享既是幸福也是对所学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优秀3篇(扩展7)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
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二、合作交流
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四、巩固延伸
1、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
第二课时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自读识字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四、巩固延伸
1、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2、指导书写。
“柳”左右结构,“窗”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学生描红练写。
3、背诵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2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