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比尾巴》教后反思

公开课《比尾巴》教后反思

  课 前

  课间操结束后,我就进教室做客前的准备工作。今天要上的课文是《比尾巴》。檫净大黑板,写好小黑板,再回顾课文及教案。猛然间我想到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为什么不借助这些动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挂图上不是有这些动物的图吗?变换一下。以前是一整张图出示给孩子们,今天我就将图裁剪成几部分把这些小动物的图像一个一个的出现。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又能将枯燥的识字练习分散进行。一举多得。看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来得及。

  课 中

  “同学们,今天森林里来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呢,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呀,想去看看吗?”“快,轻轻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看看都来了那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呀?”生兴味十足的拼读课文。不一会小手如林:“森林里来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他们在比尾巴。”老师顺势在黑板上贴上了动物图片,写下了动物名字。并引导学生展开游戏“我能快快记住它”,将动物及名字记住。在游戏中完成了识字“比、尾、巴、猴、松、鼠、鸡、鸭”的'任务。“ 比尾巴有什么规则呢?”学生在一边读课文,一边交流的过程中,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完成了识字“短、把、扁、最、好”的任务。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接下来的一次综合检查更是将师生的情绪推上了一个高潮。以前的检查都是先指名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后其他学生跟读三遍。今天,可能是学生的情绪感染了我,我的思维也格外活跃。今天的检查我又变换了一种形式。“今天的课堂大家觉得开心吗?”“开心!”“能背诵课文的同学请站起来!”一大片,都能背。“别坐下,我们来背一背课文,我来问,你来答。”师生合背极为顺畅。“黑板上的生字还记得的请举手!”又是一大片。“别放下,我们一起来读,如果你读错了,就请放下手。我看看到最后还有多少同学的手是举着的。”结果,读完后就真有两个同学的手放下了。我不禁没有批评他俩,反而还表扬了他们:“你们真是个城市的孩子。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两个孩子非常兴奋。然后我让他俩将自己没记住的字再读了一遍。我相信他们记住了,同学们都记住了。事实也是如此,放学的时候我再次检查,一个都没读错。

  课 后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如此。本节课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的高效率,就在于我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回想以前的教学,每节课都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导入课题后就是自己拼读课文,圈画生字,识字组词,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再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加上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本来就短,不可能一整节课都那么集中精力。如果教师不主动去变换教学形式,将授课内容寓于新奇的游戏中,效果必然不理想。

  看来,学生对所授内容掌握不好,不能光找学生的原因,还得仔细找找老师的原因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