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自我介绍(精选5篇)
少儿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第1篇
? 1.渗透跨文化教育,感受英语语言美
?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交际中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也大有益处。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时喜欢用“饭吃了吗?”来相互问候,而若对英美国家人士说此话,他们很可能就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所以我就在教学问候时加以了说明并靠之他们应以:Hi. Hello.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进行问候;又如在牛津英语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教学“Hello, I''m Miss Fang.”,这是教师的自我介绍,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 …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招呼用语;再如在教学“dog”一词时,我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中的狗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而英美国家人眼里狗却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狗),学生门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学习英语、探索英语语言奥秘的好奇心。
? 2.在在拟真的生活情景中领悟英语语言美
?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他的语言素材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最终目的也要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把教材作为框架,以学生面临的情景为舞台,适时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师生进入自然的交际状态。这样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语言的美。
? 3.在歌曲儿歌中体会英语语言美
?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和儿歌。我在教学时不时的根据教材选择相关的歌曲和儿歌,并且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而又幽默诙谐的歌曲或儿歌。比如在教学到动物时,我就选择了一首“Old Macdonald”。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小鸡唧唧,那儿老牛哞哞,一会儿小鸭呱呱,一会儿小猪噜噜。绕口令似的词,和越来越快的节奏,学生们唱得、笑得气也喘不上来。欢乐的气氛充满着整个课堂。
?再如在教学句型How many…?时,我出示了一幅Country Park的自画挂图。在学生运用已学句型自由谈论图片后,放了一首优美的儿歌:Look, look. 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see? I see five dogs. I see two frogs. Count, count. How many cats? How many bats? I see three cats. I see ten bats. 学生们看着图片上可爱的动物,借助动作很快就朗朗上口地朗读这首儿歌了。在他们能熟练地朗诵儿歌后,请他们就图片内容编一个去郊野公园的小对话,课堂气氛再一次热烈起来……
?还有些小诗、儿歌,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其节奏、韵律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内涵,将歌曲、儿歌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和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四、在直观教学中享受英语课堂过程美:
少儿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第2篇
2000年出版,由Jean Stillwell Peccei(帕西)独著,由李宇明导读的《儿童语言》,正如该书导读所言,“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相关问题的科学”。“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价值体现在多学科、多方面。就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领域来看,其研究价值主要有五个方面:语言学价值、心理学价值、人类学价值、教育学价值以及神经病理学价值”。本书用语言学的观点,从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用学等方面概括分析了儿童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包括词义习得、句子结构、会话技巧以及发音等。下面作简要介绍。
二
全书正文12节,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词汇和词义习得”,分三节。
第一节,开始说话。按照儿童语言的发展顺序首先介绍其早期词语习得。以Christian零到五岁的真实语料为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Christian从零岁时的“哇哇大哭”到五岁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语言究竟是如果发展的?这一过程是神奇的,但是我们不能问孩子自己“你们是如何学习语言?”我们也忘记了自己学习语言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是记录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资料,然后分析特点,寻求内在规律,得出结论:“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该过程中儿童所犯的错误是有规律的,不是凌乱的,是为建立语言规则系统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儿童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能理解几个单词,并用身势语或者语调和周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也就是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发出他们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语,开始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本书研究的语言是从儿童一岁开始。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儿童早期习得的前50个词语具有以下特点:一、都是和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二、绝大多数是表示事物的,而且这些事物大都是他们可接触到的、比较小的(shoe)、能拿到的(key)、可移动的(car)或者有声响的(clock);三、也包含表示动作(give)、修饰 (dirty) 以及交际词语 (bye-bye)。这一阶段儿童习得词语等于成人语言范畴。
第二节,寻找词义。儿童学习新词时,有词义扩大和词义缩小两种现象。当儿童使一个词的使用范围超出成人语言的范围时,是词义扩大;当使用范围小于成人语言的范畴时,是词义缩小。词义扩大有三种类型:一是范畴性的,即用表示甲事物的词来指称乙事物;二是推理性的,即用表示甲事物的词来指称与之物理性质或功能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三是陈述性的,如用表示事物的词来表示与之相关联的处所等。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部分,这一过程伴随人类始终。儿童不可能轻而易举地习得词典里的所有词汇,但是在5岁以前,儿童自己的词汇库里已经有成千上万个单词。1973年,Clark对父母记录的儿童的语言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尽管这些记录来自于不同的语言,但得出同一结论:儿童早期语言均出现词义扩大现象。关于词义扩大现象,Clark指出:根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儿童的词义扩大现象不大相同。但是这一分析太概括化,不能清晰地解释所有的词义扩大现象。儿童的词义扩大通常是他们对周围世界感知的一种反映。这种词义扩大不仅仅是根据事物之间物理的相似性,有时还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同功能来扩大词义。
分析儿童早期词的意义时,必须注意当儿童使一个词的使用范围不等于成人使用范围时,我们并不知道当时儿童使用这个词时,头脑里想的是什么。这也并不是说儿童不知道这个词的意义,可能有其他如下原因:一、儿童知道该词,但由于该词发音比较难。故有意回避该词,而选择另外一个相似但发音较容易的词来代替;二、某个词临时记不起来,会选择一个相关的词来代替;三、儿童把一个复杂的话语形式减缩为一个词,或者用一个词去代替这个词所处的位置。
第三节,构建词典。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对动词和形容词的习得以及他们是如何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的。由于相近的动词之间差别非常细微,如put和give,儿童容易混用,这一现象恰是儿童逐渐学习词与词之间微小区别的一个反映。1972年,Clark发现空间形容词比其他形容词更难习得。空间形容词指空间的延伸或者尺寸的扩大,具有相对性,只是在和其他物体比较时才表现出大、小或者高、低等,因此,空间形容词都有反义词。同年,Clark构建了空间形容词习得顺序(见表一)。
表一 空间形容词习得顺序
高/矮 宽/窄
大/小 ―― 高/低 ―― 深/浅
长/短 厚/薄
三岁到四岁的儿童词库构建主要是区别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一年龄段的词语习得错误指出儿童已经开始观察或者验证自己母语的规则形式。儿童掌握一个新词,就需要把这个词放在一定的词汇系统中,要学习词语之间的意义联系,这比孤立的学习一个词困难。儿童不断地在已有的词汇中加入新词,建立词语之间的联系,就逐渐构建起自己的词典。
第二部分“语法”习得,分四节。
第四节,组合句子。本节开始介绍儿童语法习得,首先从组合句子开始。我们分析儿童所说的第一个句子时会从这个句子所包含的词、词义以及用途来分析。儿童在“独词”句阶段,一个词就是一个句子,一个陈述,甚至一句话,表达的意思要比这个词的内容要复杂。两岁左右的儿童,一旦在口语中掌握了前50个词,就开始把“独词”组合在一起,形成句子。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的句子仅仅包含两个单词,所以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双词句”阶段。儿童句子出现的词都是必需的、能表达意义的词。这种词叫做实词(content words),一般指人、物、行为、特性。通常情况下包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当然,偶尔他们也会遗漏这些词中的某些词。例如,某一动作的执行者“人”,但是当时的语境可以明确地显示这一执行者。同时,我们还发现,儿童所遗漏的词在语法上是必须的,但并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这种词叫做功能词(function words),包括:冠词、介词、谓语动词、助动词。所以,儿童早期的句子具有电报话语,即简洁的特点。电报话语是Roger Brown 1976年提出的,一直是描写儿童语言的最佳方式。然而如果我们用这一方式来描写儿童大脑内部的变化,那将是一种误导。因为,在电报中,成人省略了功能词,问题是成人知道自己省略了什么,但是儿童在“电报话语”阶段,远不知道自己省略了什么。
虽然儿童在造句阶段通常会遗漏一些词,但是,他们句子中所用的词序跟成人句子中的词序相同。当孩子把英语作为母语习得时,这一现象被广泛证明。在英语学习中,词序是相当重要的。例如:Bill kicked Fred.和Fred kicked Bill.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词序是我们了解who kicked who的唯一方式。
1976年,Roger Brow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儿童“双词句”。发现不论儿童们所用的词序如何,其语义关系都大致相同。虽然词序偶尔会因国家、地区、儿童的不同而不同。语义关系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施事――动作”(daddy kick)、“动作――影响”(throw stick)、“施事――影响”(me ball)、“动作――处所”(sit chair)、“实体――处所”(spoon tabel)、“所有者――所有物”(daddy coat)、“实体――特性”(Kitty big)、“命名”(that cake)、“重复”(more ball)以及“否定”(no ball)等十种类型。然而这种语义分析也不是万能的。例如我想让你关上窗户。我会用Close the window.或者 I’m cold.两个句子来表达。用上面的语义关系分析这两个句子分别是“动作――影响”和“实体――特性。但是这种分析不能看出两个句子其实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总之,儿童两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构建句子。早期句子仅仅包含两个单词,其特点是简洁,犹如电报话语,大多使用实词,如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早期句子用两种方法来分析:一是语义关系;二是句子用途。
第五节,造长句子。双词句阶段之后,儿童的句子不断加长,开始有了功能词,但仍然具有“电报句”的一些特点。这些句子是把两个有关系的双词句合在一起构成的。这个阶段,儿童已经不是完全按照语义来组合句子,而是开始使用语法规则。把语义和语法区别开来的原因是这个阶段语义关系已经不能解释英语语言工作的所有原理。对其他语言也是如此。如果儿童继续使用语义关系来组建句子的话,这种语言发展是走不远的。儿童这个时期出现的错误,都是主动建立语法规则的尝试。然而儿童如何构建这种抽象的规则系统一直是个未解的问题。
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与其说按年龄来划分,不如按阶段(stage)来划分。因为正常的儿童在使用句子结构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几个月的差别。在双词句阶段结尾之时,孩子开始说出更多的三词句或者四词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句子产生了。然而,并没有三词句阶段,接下来,孩子的语言发展相当惊人。早期的三词句,四词句仍然具有“电报句”的特点,一些功能词依然被省略。动词通常缺少过去时或者第三人称结尾。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儿童开始使用一些介词、冠词了。句子也更加完整了。
双词句阶段之后,儿童用两种方式扩展句子:其一,儿童经常一连串说出三个句子。每一个句子都表达同样的意思。前两个句子合起来已经包含了所要表达意思的所有语义关系,第三个句子把所有的语义关系合在一起;其二,扩展已经存在的部分。
第六节,否定与提问。本节讲述儿童对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在英语中,助动词的习得对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至关重要。
否定句的习得。要经过三个阶段。儿童一开始把否定词no或者not放在句首或者句尾;第二个阶段学会把否定词插入句中使用;到第三个阶段否定词前出现助动词,但儿童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习使用助动词do和与否定有关的其他规则。
在问句系统中,儿童首先习得是非问句,即一般疑问句。英语的是非问句,助动词需要出现在句首。儿童一开始的是非问句不使用助动词,随后才出现助动词。在特殊疑问句中,儿童一开始就会把疑问词放在句首,where, what 出现最早,接着是why等特指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中的助动词与主语的倒装现象,要比是非问句出现的晚。
第七节,成为造词者。儿童在“电报句”阶段,名词、动词常常没有词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词汇在增加,从两岁半开始,儿童开始学习构建新词,其方法有合成法、转化法、前缀、后缀等,通过这几种方式逐渐习得构词法和构形法。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是通过这几种方式构建的。为了满足人们讲话的需求(其实所有的语言都在变化),当新词被需要的时候,人们会根据就近原则用现有的词来组建新词。两岁半的儿童已经具备这种构词能力,而且相当具有创造性。这部分是因为儿童的词汇处于不断增加的过程之中,当儿童有表达愿望的时候,想用那个词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已经存在,或者暂时忘记了所要用的词,这个时候,儿童就会创造一个新词。正因为如此,就出现了后来的“过分概括”现象,即把不规则形式改为规则形式。其实,在双词句阶段,儿童已经开始注意动词的时态词尾和名词的复数词尾。“过分概括”这一现象绝不是模仿的结果。因为成人不会使用这样的语言。这就证明了儿童语言习得不是被动地模仿,而是主动探索建立规则的过程。儿童一旦构建了某一规则(如动词的时态词尾),就会经常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意识到了不规则动词的变化,“过分概括”现象逐渐减少,曾经所创造的“规则”动词也随之消失。
第三部分“儿向语言特点介绍”第八节。
第八节,会话。本节主要介绍儿向语言的特点以及儿童会话技巧的发展。成人会话所谈论的话题一般都不是眼前所能看到的,摸到的。他们所谈论的事件要么是已经发生,要么是还没有发生的。在会话中,他们经常使用代词,说话速度快,而且很少重复。那么,成人在和儿童交流时,所用的语言是否有改变,如果改变,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在很多文化中,父母、成人或者照顾儿童的人都会用一种不同于成人交流的语言和儿童交流,这种语言被称为儿向语言。儿向语言一般具有音高较高、语调夸张、语速较慢、多停顿、吐字清晰、重复、重叠、较少使用代词、语句较短的特点。在会话过程中,成人关心的是同儿童的交谈能否顺利进行,较少指出儿童的错误,即使指出,也多是词汇错误。成人同儿童交谈的话题,多是现时的或者现场的,随着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父母才开始同儿童交谈已经发生的或者未来要发生的事件,即“抽象”事件或话题。一个成功的交流者,不仅要懂得自己所使用的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会话技巧。儿向语言对儿童发展影响很大。儿童就是通过儿向语言的引导来习得语言和会话技巧的。
第四部分“儿童语音习得”分两节。
第九节,学习发音。本节介绍儿童语音习得。儿童早期发音通常会出现四种现象:其一,词尾辅音省略(deletion of final consonant);其二,遇到辅音串时省略其中一个辅音(cluster reduction);其三,在连缀的辅音之间,或者词尾插入元音,或用元音代替音节辅音(N, L, R)形成“辅音――元音”或“辅音――元音――辅音――元音”的结构(addition/ substitution);其四,在一些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中,儿童通常会遗漏不重读的音节。这四种现象看起来是不同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四种现象反映出一个普遍模式,即:儿童早期语音习得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被称作儿童早期语音习得过程。此处需要阐明一个概念,即:辅音音节。在英语中,大多数音节包含一个元音,但是偶尔辅音N和 L能单独形成一个音节,尤其当其处于词尾的时候。笔者在此把这类音节称为辅音音节。辅音R在美式英语、英式英语的一些变体中同样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也被称为辅音音节。通常情况下,对习得英语的儿童来说,容易用元音去代替这些能独立成为音节的辅音。
第十节 语音习得。本节继续介绍儿童的语音习得。在语音习得中,儿童也用一个辅音代替另一辅音。这有多种情况:其一,儿童倾向于用发音位置相同的塞音代替擦音,而且用清塞音代替清擦音,如用[t]代替[s],用浊塞音代替浊擦音,如用[d]代替[z];其二,在成对的清浊塞音中,如[b] / [p] 、[d] / [t]、 [g] / [k]等,儿童倾向于在词的开头用浊塞音,在词的末尾用清塞音;其三,同化,即用词的末尾的辅音,同化词的开头的辅音:如将dog 发成gog,是词尾的g把词首的d同化为g,这是全同化;再如将sam发成 nam ,是词尾的m将词首的s同化为n, n是舌尖鼻音,m是双唇鼻音,发音方法相同,但发音部位不同,这是半同化。
第五部分“调查儿童语言注意事项和研究儿童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其主要流派”分两节。
第十一节,探究儿童语言:计划。本节针对初接触本领域的学者,或者学生十分有用。作者列举研究儿童语言应该注意的9个事项及18种可供具体参考的方法。
第十二节,出发点:主要论点与需要研究的问题。本节主要介绍儿童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和流派或者方向。儿童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母语,一直没有圆满的答案。行为主义者主张“后天说”,用模仿和强化介绍儿童语言习得。乔姆斯基主张“先天说”把语言习得看作是儿童的积极创造,并认为在人脑中有一个先天的语言习得装置。皮亚杰主张“认知说”,把儿童语言的发展归因为认知发展的带动。这些理论虽然各有价值,但都难以对儿童语言习得作出完满的解释。本节最后提出了五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本书“是为没有多少语言学知识、也不了解儿童语言学的‘生手’所写的入门书,内容显得有些肤浅,规律总结不够,有些重要的儿童语言发展问题也未能涉及”,但本书提供了诸多儿童语言习得的真实语料,介绍了一些理论和流派,为着手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学者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全书正文十二节。前三节讲述词汇和词义习得;第四到七节讲述语法习得;第八节介绍儿向语言;第九节和第十节介绍儿童语音习得;最后两节介绍调查儿童语言要注意的事项和研究儿童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其理论和流派。
少儿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第3篇
在这个寒假里,我发生了有关青春的一段往事。
我学习不错,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得上补习班,这个寒假里,我上了新概念补习班,这个补习班里,有我们11班的,也有14班的同学,我们那个班里,都是学习优秀,英语口语好的同学,男女都有,我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儿,大大咧咧的,同学们和我的感情都很好,就连那个14班的男生,对我也很好,尤其是他看我的眼神,是那么的吸引人、那么的有魅力,他处处袒护我。那天,我的一个同班男生和我闹着玩儿,推了我一下,他就立马反应很大,和那个男生理论,说他不应该这么和我闹。当时,我倒认为很好笑。
我的家离补习班很远,只好住在老师家,有一天,老师突然和我说了他中学时,有女生给他写情书这一事件(我们的英语老师是男生),并嘱咐我说:“我们这个年龄是不可以谈这些的。”我当时很疑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些,但是,我知道,这一定有他的用意,只是我现在还没有想到而已。在老师和我说这件事还没多久,那个14班的男生,突然邀请我去农校打篮球,而且那里有不少我班的同学。在老师家待了很多天了,正想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我便答应了。下午到了那儿我却惊住了……
到了农校门口后,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走,便给他打电话,他让他的一个哥们儿出来接了我,他不久也来了,他一来,那帮人就沸腾了,在农校大院里大喊:“哎,水哥(他们都管他叫‘水哥’),介绍介绍啊,别不好意思啊!快给我们介绍介绍我们的水嫂呗!”这么一句话,我就听出点不对劲,我看着他,他脸红了。待了一会儿,我就回来了,因为那帮人的一切都是冲着我和他来的。
我的同学们都问我,你和水哥居然擦出火花了?
你真是走桃花运了!
那么优秀的男生居然喜欢你,好嫉妒哦!
11班语文课代表和14班的英语课代表居然发生了这种事儿,太不可思议了!
他们两个,不用猜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儿!
我当时难受极了,我怎么可以发生这种事儿呢,回想起长辈们以前和我说的千万不能早恋等话语,我的头都大了,再想想我上学的不容易,为了考上这所中学,我几百个晚上都没有睡过超过5个小时的觉,最后终于考上了,如果我现在和他在一起,那我的这一切不都完了吗?不!不行!我不能这么做!
在上完补习班的前一天,他来之后,我就把他叫了出去,和他说了我上学的不容易,而且,他的父母也不可能认可我们两的,最后,我狠了狠心,坚决的说出了“分手”这两个字,这时,我也明白了老师和我说那些话的原因了。在说完分手后,我们两个不约而同的、不由自主地抱在了一起,其实,这时的我,心里也是万分的难受,要是说我对他没有感情的话,那是不可能的,我的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但是我没让它流下来,我强忍着离开了他的怀抱。我对自己说:“忘了他吧,即使很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少儿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第4篇
“学费一个月9000元”,还不包括伙食费。仅这一项,若按月缴,小尹一年下来就得花费近11万元。这还是收费较低的双语班,如果是国际班,一个月收费12500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联系伊顿丽都校园,该园工作人员介绍说,学费按年缴会便宜些,双语班一年需要9万,国际班则需要11.2万。
除学费外,就读该幼儿园,每月还得再交520元的餐费,每学期还得再交1000元的活动费。如果是新生,额外还得再交1200元的物品费。
算上这些费用,按年缴,即使享受年缴的优惠,就读伊顿丽都校园双语班,一年需要10万,国际班则需要12.2万元。这样的学费,几乎是同期北京很多大学学费的20倍。
各地频现“天价幼儿园”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学费,的确算得上是“天价”。与公办幼儿园不同,民办幼儿园主要贵在学费。如今,公办幼儿园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取消了,所谓的“天价幼儿园”问题便主要集中在民办幼儿园上。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家长身份采访了多家幼儿园。
在北京,汇佳幼儿园三元桥园、21世纪幼儿园在海淀区航天桥附近新开的国际园、东城区的艾毅国际幼儿园,学费在7万~14.07万不等。
在天津,位于南开区的华兰国际幼稚园,双语班首年收费也达82660元。而且“每一年我们的学费都会有所上涨。”该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说。
在武汉,英国牛津国际武汉腾骏幼儿园,全托10600元一个月。该幼儿园一位姓杨的招生主任介绍,师资调整后,学费更贵,“寄宿的大约一年12万~15万。”这个费用不包括初入园寝具、校服、教材和坐校车的费用。
在深圳,福田区的英皇国际幼儿园,保教费为8000元一个月。
而在长沙、南京等城市,都出现了年学费在10万元上下的民办幼儿园。
家长多为生意人
“天价幼儿园”越办越多,老百姓消费不起,谁来供养?
记者实地走访伊顿国际幼儿园丽都校园了解到,送孩子入园的家长,有中资和外资企业高管,有做生意的老板,也有大学里的英语老师,甚至还有明星的孩子“光顾”。
记者以家属身份,向武汉腾骏幼儿园、21世纪幼儿园等幼儿园咨询了相同的问题。腾骏幼儿园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该园的学生家长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商人,也有少数外国人。而21世纪幼儿园国际园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来我们这边上学的,有做生意的,有律师,还有公司里的高管。”
记者调查得知,“天价幼儿园”的“客户群”,基本上以做生意的老板、高校老师、企业高管为主。
家长的特殊需求
汇佳幼儿园隶属于汇佳教育机构,在该机构董事长王志泽看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特殊需求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更好的英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很多家长选择伊顿的一个原因。据多位学生家长介绍,伊顿丽都校园的老师平时都会用英语跟小孩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小孩已经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我们想让孩子融入大一点的氛围,见识广一点,最起码从语言,不要让她太陌生。”一位王姓家长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位郑姓家长则表示,在伊顿这样的双语学校,会让自己家的小孩接触很多外国的小朋友,这会给小孩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同国外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太死板了。”学生家长赵女士如是说。
在赵女士的规划里,“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肯定是在国外上的”,幼儿园只是一个过渡。据记者了解,像赵女士这样的家长还有好几个。
“我老公是外国人,上完幼儿园我们就走了,所以上国内的公立幼儿园没什么意义。”一位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学生家长说。
人数和师生配比也是很多家长比较关注的。“他爸想找一个班上孩子稍微少一点的(幼儿园),不像其他学校一大班孩子就两个老师管。担心孩子太多,老师关注不到她。还是希望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吧。”一位家住将台路的家长说。
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别墅”
办幼儿园的人深谙家长的需求,冠以“国际幼儿园”、“国际班”的名号是很多幼儿园的惯用做法。
在推介幼儿园时,很多幼儿园的工作人员都会向家长宣称“跟传统幼儿园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既包括教育理念、语言环境、师生配比等软件,也包括校舍、玩具和伙食等硬件。
在教育理念上,这些幼儿园几乎都宣称以国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快乐成长。在语言环境上,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强调自己有专职外教,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平时也几乎是全英文授课。即使是中文老师,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些幼儿园还会打语言环境牌,武汉腾骏幼儿园甚至还准备雇用几个来自菲律宾的保育老师。这些老师算是外教,但不负责教学,算是生活老师。“他们在菲律宾是专门从事保育工作的”,学历是“学前教育本科”。
在师生配比上,很多幼儿园都声称一个班配有三四个老师,班级人数也不会超过15个人。
在伙食方面,武汉腾骏幼儿园更是宣称,孩子能够“享受六星级虹景会所大厨精心配餐,享受大厨亲自打造的营养健康美味”。
“我们的书本是从美国发过来的”,“我们的玩具都是从美国运过来的”。在玩具和教材方面,21世纪幼儿园国际园也“与国际接轨”。
在校舍方面,很多幼儿园都喜欢往别墅上靠。“我们还有1800平方米的花园式别墅,70多种植被的种植,这些都是别的幼儿园无法比拟的。”天津华兰国际幼稚园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少儿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笔者探索了儿童英语教育中目标语文化信息导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办的儿童英语培训班以成系统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标语文化介绍,经历五年的实践得出目标语文化导入的目的应该有两个层面:1.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如果这两个层面得以实现,将对提高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基础上来探寻
小学外语教学具有双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养功能。工具功能:儿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程序来学习外语。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语课和语言练习中都会出现。培养功能可以解释为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发展的促进。语言教育具有这样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对性及在对待他人的态度选择上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能够成一种特定现实的体系。每个人在构成这一现实时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结构方式。这给了我们一种作为了解世界的语言教育新观念。外语有助于揭示语言文化的相对性,揭示语言本身的人际和社会习俗。也就是说语言的培养功能涉及文化内涵。外语的学习和实践是以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想和意识活动为依据的。所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或民俗这一类知识,而在于起到一种作为学生精神财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获得这种观念:宽容和尊重与己不同的东西。
在学龄时期,也即七八岁时,儿童会显露出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会相当明显地改变他的个人生活。改变其与他人及与整个外界的关系。对他周围比较接近的人而言,这种能力可以称为“中心偏移”。正由于这种中心偏移,儿童才能设身处地的像他人那样来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这对他是一种重要的发现。他学到了社会文化的相异性,有人恰当的把这称为“另一个世界”。它发现了与他自己的及它所处的环境中的行为不一样的各种行为。通过别人的行为,他发现了与他自己的行为有联系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
我们回顾沃尔夫·萨皮尔的著名论断:
1语言决定了一个语言团体的成员观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种语言以其独特、明确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3.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世界观。
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讨论会上对早期外语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观点:外语教师不仅应立当解决实际交际任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整个个性的发展。语言对于儿童来询立当是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方式。语言是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学习一种语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丰富了知识,充实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即使处在低年级,也有必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专门知识。我们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教育目的:
1.信息传递。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文化信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况与操该语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远。以英国为例:英国就是伦敦雾都,莱茵河,伊丽莎白女王。像这类静止不动的图像与现实并不吻合。教师需要浏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经济等材料,电视、报刊、广告来准备文化信息知识,以便让学生从语言、意识形态、生活风格、和集体生活的表现方面来瞥见内部的各种差异。
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这是对一个国家文化采取更新颖更现代的方式进行观察的结果。意在帮助学生辨认、确定有关国家和文化的内部差异。我们可借助外语或母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其目的不在于语言训练,而在于理解操这一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正确选用报刊、电视图像、电影、诗歌、通讯报道、采访、招贴等真实材料也很重要,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这样的复杂现实。
二、教学体验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灵活。每张卡片又附带一些图片。随着年级的升高卡片的内容也逐渐复杂,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组合,其中六组的分类标题如下:
第一系列:介绍
我爱英国(美国)—您好!—根据想象画出一英美儿童,一张英美餐馆的菜单,一幢英国的房屋,一张美国的明信片—我是中国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况
中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英国(美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轮敦、华盛顿、北京的位置—从北京联想到轮敦、华盛顿的情况一一美国(英国)我来了—‘英国(美国)著名建筑,佳肴一览
第三系列:语言与文化
谁讲英语?—英语在全世界—英语的兴盛—英国的莱茵河—美国的硅谷—英美名人录
第四系列:英国(美国)的小学
小学简介—英国(美国)小学生的一周——假期——小学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节日
New Years 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 Day圣瓦伦T节(情人节)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
Easter复活节Mother’s Day母亲节
Independence Day美国独立念日
Hallowmas万圣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英国国庆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去哪度假?—英国(美国)的体育
第六系列:烹调
英国(美国)的美食—菜谱卡片—英国的“开胃酒”,“饭中酒”,“餐后酒”。美国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内容涉及英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风貌,这些卡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对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卡片无论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观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关于信息,涉及地理、历史、语言、社会等各方面。对于七至十二岁的孩子确实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观察与思考方面则经历了感知、想象、比较、评估、择优几个阶段。以观察和思考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话、提问、对比来转变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讲traffic(交通)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国公交车和英国公交车图片,然后组织对话:
T: Try to find out differeces between British bus and Chinese bus.
(对比一下中英公交车的不同)
Which one is better?Why?(哪个设计的好?为什么?)
S;The British is better .I can find the place putting bag-gages and baby carriages
游国的好,有放行李和婴儿车的地方)
T: Please pay your attention to red push button in pole.what does the British do with it?
(注意扶杆上那个红按钮,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 to speak“紧急”?用英语怎么说“紧急,’?
T: Emmergencyo
S:Emmergency button。紧急按钮
T: Passenger informs the driver with it to get out。 Britain does not have bus stop。
是乘客用来通知司机在哪下车的。英国没有公交车站。
让儿童尽可能早接触外国文化好处很多。我在给学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时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确认我们是正确的:
1.激发学生就步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学生对介绍的情况会作出各自反应,并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3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儿童在课堂上体会到:要了解别人庆国人,美国勾,则意味着从他们的个性及社会的表现来更好的理解他们。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们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场合尊重他们。
给五年级学生讲nature(性格)时,我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相识的图片,英国人介少自己时加了一长串的祖宗姓名和头衔,美国人只说:I am the bestseller author(我是这部畅销书的作者).
T:Whick one do you like ?Why?
你喜欢那国人?为什么?
S:I like the Amenrica, he is成功的by his hard working,the British only has a good family.
我喜欢美国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而这个英国人只是有个好家庭。
由此让学生了解到英国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命运,美国人是靠自己的成功出人头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