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爸
新爸爸
我的新爸爸
河南 张波
我又徘徊在这条小路上,我还记得有多少次爸爸曾带我沿这条小路去钓
鱼、捉虾、逮麻雀,可是现在,我只能一个人沿这条小路去找寻爸爸的坟墓
了⋯⋯
那是前不久,公家盖大楼时出了事,爸爸毅然推开别人,自己却遭遇不
幸。我走着想着,想着走着,一直走到爸爸的墓前,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
模糊了双眼。
“爸爸,我又来看您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可妈妈却把您全忘
了⋯⋯”
“小波,妈妈没有忘。”我抬起头,妈妈出现在我面前,两眼噙着泪水。
她身后还有一个人——我最不喜欢的新爸爸,那个走路都别别扭扭的瘸子。
他走到我的身边,抚摩着我的头说:“小波,你没有忘记爸爸,妈妈和我也
没有忘记他,人们都不会忘记他的。”
我没说话,一个人往回走。妈妈追上我说:“小波,你咋了,这么晚还
不回家?”我看了看后面走得很慢的新爸爸问:“妈,咱家不是很好吗?你
为啥还要⋯⋯还是瘸子。”妈妈俯下身伤心地说:“小波,你还小,不懂这
些,以后你会明白的。”
第二天妈妈要去姥姥家拉化肥,我问:“咱家不是有化肥吗?”“你大
山叔家急着用,你爸借给他啦。”
谁叫他爸爸,我最讨厌妈说这些,就说:“他倒会装好人。”妈听了很
不高兴:“小波,你咋能这么说,你大山叔家急用,借给他不对吗?你早晚
会后悔的。”
我低下头,皱起眉,不再说话。临走,妈妈再三叮嘱“他”:“小波这
孩子脾气很怪,你别跟他一样。”“你放心,晌午我一定做小波最爱吃的。”
他微笑着对我们说。
妈妈走了,我也收拾好书包想赶快离开这个家,他拿起我的笔记本看了
看说:“你写得真好。”我不理他,拿过笔记本,走出了屋门,关大门时我
看见他还站在那儿一动没动,两眼直直地望着我⋯⋯
中午放学了,我在路上犹豫起来。天阴沉沉的,远处不时传来阵阵雷鸣。
妈妈不在家,回家也没有意思,幸好下午老师开会不上课,还是去接妈妈吧。
我空着肚子,走上了通往姥姥家的路。走到半路,天下起雨来。我又累
又饿,拖着沉重的双腿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地走着。后来,雨越下越大,路越
来越难走,我再也走不动了!唉,要是爸爸在该多好啊!
“小波,你等等!”听见有人叫我,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模模糊糊
看见远处有个人正一拐一拐向我走来。是他?
“果真是你!我到学校找你,你不在。我猜你一定接妈妈了。你妈今天
不回来了,咱们回家吧。”他边说边把雨衣给了我,“快披上,淋病了明天
咋上学?”
“那您呢?”我终于开口了。“我有雨伞,快走吧。”这些天,我不愿
和他在一起,更不愿和他说话。这时候,不知怎的,我竟像一只温驯的小羊
羔跟着他往回走去。
“要上大堤了,来,我背你。”他突然站住脚说。“不,我自己能上。”
我深深体会到在雨中走路是多么艰难,背人走更难,况且他⋯⋯
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你是怕我的腿?不要紧,保证摔不
了你。听话,快拿好雨伞。”他没等我多想就背起了我。“放下我吧,我能
走。”“听话,别动,这是在上坡,路很滑。”
我依了他,两个人都不再说话。趴在他的背上,心想,我们的身后一定
留下了一脚深一脚浅的足印⋯⋯
回到家里,他拿出干净衣服让我换上,又说:“中午,我做了大米饭拌
肉丝,放在柜里,你自己拿着吃吧。”他正要脱下自己的湿衣服,却重重地
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哎哟,老毛病又犯了。”
看到这些,我后悔地说:“都怪我。”“哪能这样说呢?都怪老天爷。”
他仍然微笑着。
突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我心头,我又看到了爸爸的影子,望着他那
慈祥的面容,我从心里说出一句话:“您能原谅我吗?爸爸?”
他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小波,我终于听到了!”他重复着,重复
着这饱含父子情的两个字——“爸爸”。
【简评】
文章主线条是“我”对新爸爸的感情变化。
在具体诉说“我”的心理变化时,重点围绕新爸爸的言行。描绘新爸爸浓淡有致,生动形象。
新爸爸在坟前表心意,借化肥给大山叔,关心“我”的生活与学习,虽然是寥寥几笔,但形象鲜明;
写雨天接“我”,除直接展示新爸爸的话语和动作外,还用“我”的心理作反衬,使新爸爸的心灵美,
更加亲切感人。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细腻、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大江的女儿
江苏 薛晶晶
乐春红是四年级时从天星桥转来的渔家女娃,黑里透红的皮肤,稍厚而
微微上翘的嘴唇,不时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刚来时,她总喜欢一个
人在校园里这儿转转,那儿遛遛的。我断定她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
是“小非洲”来到繁华的都市。对,是个“小非洲”!我真得意,为她取了
这么准确的“雅号”。
没几天,“小非洲”的眼睛引起了我的关注。它虽不大,但特别亮,特
别有神,忽闪忽闪的,像夜空中明星在闪烁。我简直觉得她用来表达自己思
想感情的不是那张嘴,而是这双奇特的圆溜溜的眼睛。
然而没多久,好的口才又完全否定了我的想法。就是那张稍厚而微微上
翘的嘴唇,使我这个号称“说遍全校无敌手”的故事大王,竟然在她的面前
甘拜下风。
那是一次故事比赛会。我讲了一个意大利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心想
这次比赛肯定又要得第一了。可没想到这位来自乡村的“小非洲”,不知从
哪儿弄来个《小黑蛋捉蟹》的故事。她讲得有声有色,你听:“月儿出来了,
便爬上了村边的树梢。奔腾了一天的大江,在月光下闪亮,变得格外宁静。
这时,高高的江堤上,出现了小黑蛋的身影⋯⋯”不知怎么的,她那张厚厚
的嘴唇似乎变得薄了许多,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紧闭,声音时高时低,节
奏忽快忽慢,虽然音色略轻而带点嘶哑,但讲得那样真切,娓娓动听。同学
们都听得入了迷,仿佛随着她讲的故事,走到了月光下的大江边。特别是讲
到小黑蛋被蟹钳住手时,“小非洲”竟然舞手顿脚地表演起来。那种小黑蛋
被蟹钳住手时的苦景,而又不肯放手的窘相,表演得简直比陈佩斯吃面条还
妙。我算是服了。
后来,我问她:“你这个故事是从哪儿弄来的?”
她说:“什么从哪儿弄来的。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呗!”
我笑着说:“别开玩笑了,一个小小的丫头怎么敢一个人在夜里到江边
去?”
她有点生气了:“怎么,丫头就不敢吗?”接着就拍着胸脯自豪地说:
“咱从小在江边长大,喝的是江里的水,吃的是江里的鱼。夜里不敢下江,
还算得了什么大江的女儿!”那神气劲儿与小兵张嘎没两样。
听了她的话,我惊得嘴张得老大,好半天也合不拢。真不简单!
她不仅口才好,而且非常“凶”。
去年冬天,我们在操场上玩雪。突然,一个雪球飞进了我的脖子,雪化
了,冻得我直打哆嗦。春红见了,要为我“报仇”。她正在寻找“罪犯”,
冷不防,一个雪球又向她飞来。她机灵地把头一偏,雪球正好从她的肩膀上
擦过,打在墙上。这回春红可找着“罪犯”了,原来是我班出了名的“皮蛋”
——王兵。瞧,他缩着脖子,躲在树后笑呢。这下可惹怒了春红,她一个箭
步窜上去,抓住王兵,厉声问道:“是不是你打的,下次还敢不敢?”被女
同学抓住了可不好受,王兵连连讨饶,春红这才放了他。
事后,我问春红:“你怎么敢这样,不怕别人笑话吗?”她一本正经地
说:“笑,有什么好笑的?你越让着他,他越是欺负你。敢!有什么不敢?
他又不会把你吃了。这是我们那儿常有的事,算不了什么。”
好大的口气,好泼辣的性格,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非洲”!
她的胆子真大得怕人。
我们学校刚装的竹竿有两层楼那么高,男同学见了都害怕,可她偏要试
试。我劝她不要冒险,她却满不乎地说:“没关系。我们渔船上的桅杆比这
还高,我都敢爬。这算得了什么!”说完就“噔噔噔”跑去爬竿了。咳!这
个“小非洲”,真拿她没办法。
上五年级了,我与“小非洲”早已成了好朋友,上学放学骑自行车同来
同往。
有一次,我问春红:“你说城里好玩吗?
她马上回答:“好玩,当然好玩!”
“那你为什么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
这次她不那么爽快了,迟疑了好半天,眼睛里还流露出一种我从没见过
的神情,回答说:“为什么?我也说不清。不过我喜欢听长江的浪涛声。”
“浪涛声有什么好听的?”
“嗨,你不知道。那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像呼唤,有时像细语。
奶奶说,那是长江在讲故事。我说,为什么听不见?她说,你时刻在她身边
不一定能听清,但当你离开她以后,就会听到。说真的,进城上学一年多,
只要两个星期不回家,就感到大江在喊我:回家——回家——回家⋯⋯”
“哈哈⋯⋯”我笑得差点从车上摔下来,“小黑蛋,这可不是故事比赛
会哟!”
“晶晶,是真的,我心里就是这样想。”
我下了车,她也跟着下了车,大声对我说:“你不信!”瞧,这个“小
非洲”的认真劲儿。“我喜欢长江水,喜欢紧贴着长江的芦苇滩,还有我的
小伙伴们。那好,今年寒假我回星桥,你也去。”说完就跨上车,“嗖”的
一声把我远远地甩在后面。
真是个“小非洲”,多么叫人不能理解。
是的,我真想到那里去,看看长江,听听浪涛声,看看芦苇滩,看看那
些如春红一般的大江的女儿们。
【简评】
“大江的女儿”、“小非洲”、“渔家女娃乐春红”风马牛不相及,但读完文章,不由你不承
认,乐春红是渔家的女娃,是“小非洲”,是“大江的女儿”。
小作者以独特的角度,从乐春红的外貌,口才,泼辣大胆,爽朗坦诚的个性,阳刚之气的气质,
热爱家乡的情怀等方面,勾勒出乐春红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个性,又真实可信。
文中选择事例有典型意义,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有一定的深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