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精选5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范文第1篇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题

一、选择题?

1.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368年、1616年 B.1238年、1636年?

C.1238年、1644年 D.1368年、1644年?

2.废除在中国沿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将相权与皇权合而为一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3.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华民族民族英雄的有(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俞大猷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4.关于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5.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的能力?

7.明代之所以能实现郑和下西洋,其主要原因是(

)?

A.海路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与商人不愿投资手工业?

C.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9.下列各项不属于右图皇帝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二、非选择题?

10.连线题。

A.《本草纲目》 a.吴承恩?

B.《天工开物》 b.李时珍?

C.《三国演义》 c.施耐庵?

D.《水浒传》 d.罗贯中?

E.《西游记》 e.曹雪芹?

F.《红楼梦》 f.宋应星?

11.阅读下列材料: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见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对东南亚来说,“郑和崇拜”已从中国明朝的历史范畴演化成为具体本区域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

请完成:

(1)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

(2)根据材料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对朝代起止时间的掌握。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答案:D

2.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掌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A

3. 解析:本题需要弄清“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区别。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而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应排除①。答案:B

4. 解析:备选各项都是正确的,应选出最符合题意的,A、B、C三项是局部表现,只有D项才是突出特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答案:D

5. 解析:本题纯粹是考查记忆能力,要记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答案:D

6. 解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虽然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客观上也使儒家思想的统治得到强化。B项符合题?答案:B

7. 解析: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分析其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B项。答案:B

8. 解析:要认识A、B、C三项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的具体表现。?答案:D

9. 解析:题目所给图中的皇帝为努尔哈赤,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的是皇太极,即努尔哈赤的儿子?

答案:D

10. 答案:A—b B—f C—d D—cd E—a F—e

11.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第(1)问看似平淡,但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参考答案:(1)600周年。指南针或罗盘针。?

(2)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惯。

看了“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单元复习题

2.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3.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八年级历史下册范文第2篇

这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复习题》是由

1.被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是人类始祖的南方古猿生活在(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2.四个同学就造成人类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辩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进化早晚不同 B .饮食习惯不同 C.自然环境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3.下列社会组织中出现最早的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部落 D.奴隶社会4.历史老师展示一张图片(见图1)。请同学说出该文物的历史价 值,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它和四大文明古国有关B.它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雕塑作品C.它可以放在博物管里供后人参观 图1D.它保留了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5.它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它的母亲河是 ( )A.尼罗河 B.黄河 C.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D.印度河6.根据印度《梨俱吠陀》的传说,人们把社会成员分成四个等级(见图2),其中属于被统治阶级中的第一等级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7.中国同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一道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四个国家( )A.最 早有人类居住 B.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C.最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D.对人类的文明贡献 图28.2007年,位于大庆市世纪大道附近的一座寺院“果成寺”落成,它与少林寺一样都与下列哪种宗教有关?(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9.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指(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波斯 D.古代巴比伦10.希腊文明和东方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区别是( )①地势崎岖 ②商品经济发达 ③海外贸易频繁 ④进行殖民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在古代欧洲有一个国家,工商业繁荣,民主政治发达,人们崇尚文化,眼界开阔。它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12.与马拉松长跑有关的战争是(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亚历山大东征13.有人说罗 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 )A.罗马征服过希腊 B.罗马的农业好于希腊C.罗马的疆域比希腊大得多 D.罗马文明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14.图4所示的人物曾被尊称为“奥古斯都”,他就是建立罗马帝国的( )A.恺撒 B.穆罕默德 C.查理?马特 D.屋大维15在文化上,兴起的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哪种反映市民心态的文学? ( )A.农奴文学 B.城市文学 C.现代文学 D.教会文学 图316.《圣经》是哪一宗教的经典?(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17.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A.封建等级制度 B.封土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骑士制度18.他将原来无偿分配土地给贵族的办法改为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他是( )A.克洛维 B.丕平 C.查理?马特 D.屋大维19.德意志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意思是( )A.当时的城市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农奴在自由的城市里居住一年零一天,就可以取得自由身份D.城市里文化气氛好,便于自由精神的传播20.日本文明是在什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B.在吸收朝鲜文化的基础上C.在大和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基础上 D.在吸收印度文化的基础上21.史学界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班田收授法” B.实行租庸调制度 C.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22.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是( )A.君权 B.军队 C.天主教会   D.学校23.“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与其相关的宗教是( )A .拜火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24.参看图4,在中古的西欧,一个男人的梦想和荣誉是( )A.成为贵族 B.成为绅士 C.成为武士 D.成为骑士 图425.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到中国,“大秦“是指( )A.埃及 B.罗马 帝国 C.波斯 D.阿拉伯帝国26.王亮同学在评价基督教时,有一句话不切实际,请你指出( )A.欧洲的封建主 B.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C.成为一种被广泛信奉的宗教 D.对西欧的科学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7.城市兴起后,何种学校在城市纷纷建立?( )A.大学 B.中学 C.小学 D.技术学校28.琅城起义是因为( )A.封建主反对国王的赋税 B.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C.农民反抗封建主的压迫 D.封建主与封建主之间争夺土地的斗争29.历的拜占廷帝国是指( )A.罗马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30.8世纪中期,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帝国是(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汉帝国 ④唐帝国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1.1453年,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灭亡,这一年处于( )A.13世纪50年代  B.14世纪50年代 C.15世纪50年代  D.15世纪60年代32.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是( )A.阿拉伯 B.突厥人的一支 B.印度人 D.希腊人33.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 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拜占廷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34.现在的公元纪年起源于下列哪个宗教? ( )A.佛教 B.基督教 C.摩尼教 D.道教35.在今天的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的国旗上,都有一轮弯弯的新月,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这些国家都信仰基督教 B.这些国家都信仰佛教C.这些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 D.这些国家都认为新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36.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传统未曾中断过的是( )A.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得 分评卷人37.认真读图后完成表中的空白部分。典 型 代 表 发源于(流域) 基 本 特 征古代亚非文明经济上:农业文明政治上:中央集权古代欧洲文明 经济上:政治上:38.请仔细辨别右面的人物图像后完成下面问题。(1)图中人物是古希腊哪 个城邦的执政官?(2)他当政期间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3)历把他当政的时代称为什么?39.(1)请将国家或城邦与相关的描述用线连起来。 (2)请将国家或城邦与相关的人物用线连起来。得 分评卷人40.法兰克的宫相查理?马特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国王,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他把巴黎附近的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它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4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人类之所以最终脱离单纯的动物状态而转变为人,劳动是决定性的因素。南方古猿可能已经开始摆脱用手帮助行走的习惯,手的解放使古猿有可能进行劳动,躯干的直立又促进了脑的发展。这样,经过若干万年,古猿便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制造工具。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劳动;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以致我们从某种意义上必须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1)这一段论述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3)你觉得自然环境在人种形成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得 分评卷人4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廷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廷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参照以上信息,说一说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出现统治危机后各是如何应对的?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6分)(2)概括说明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对待其他先进文明各持什么态度。(4分)(3)日本和拜占廷帝国不同的历史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范文第3篇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分) (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2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 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 图四乔冠华大笑(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其内容是什么?(2分)(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范文第4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Ⅱ卷前的答案表里。本题共有20个小题,40分。)1.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下 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C.春天的故事方阵 D.走进新时代方阵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A.彭德怀 B.黄继光 C.雷锋 D.邱少云3.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5.据统计,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17亿,占全国农户的96%。说明中国农村已经A.完成了分田 到户 B.实现了现代化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6.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而忘私,艰苦创业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反腐倡廉,崇尚节约7.“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是A.* 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 D.整顿经济秩序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 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23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A. 26周年 B. 30周年 C. 31 周年 D. 32周年10.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A.我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B.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12.“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1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 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的诚意,尽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4.当前,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A.扩充兵源 B.增加兵种 C.科技强军 D.发展核武器15.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这一年10月的《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A.田中角荣 B.鸠山由纪夫 C.大平正方 D.伊藤博文16.20世纪80年代,为了发展高新技术,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同一时期中国也提出了A.“曙光”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863计划” D.希望工程计划 17.“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18.“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今天是通过A.计算机网络实现的 B.高新技术实现的C.通讯技术实现的 D.学校教育实现的19.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20.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D.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4个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0分,共60分)21.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1950—1956年,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4分)②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有什么失误?(4分) 人民公社的猪 公社集体吃饭的社员(2)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在农村是怎样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新道路的?(4分) (3)在城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如何推进的?(2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右图是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图画,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4分)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分) (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2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 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 图四乔冠华大笑(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其内容是什么?(2分)(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图四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2分)这项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2分)(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请举一例说明。(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材料二:“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这两句话是江泽民分别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作的报告内容。(1)材料一是由谁提出的?(2分)(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保证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于哪一年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2分)(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了哪一教育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4分)(4)国家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2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范文第5篇

(2) 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分) (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2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 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 图四乔冠华大笑(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其内容是什么?(2分)(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