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 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也不如孙权。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2]?  【主旨】?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也。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阅读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1)

——辛弃疾的名句诗词

辛弃疾的名句诗词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山居。下面请欣赏辛弃疾的名句诗词!

  1、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辛弃疾 《水调歌头》

  2、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 《贺新郎》

  4、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弃疾 《虞美人》

  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6、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7、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摸鱼儿》

  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辛弃疾 《永遇乐》

  9、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10、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 《玉楼春》

  11、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辛弃疾 《沁园春》

  12、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1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1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破 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

  15、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贺新郎》

  1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17、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 《清*乐村居》

  18、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辛弃疾 《水龙吟》

  1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2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辛弃疾 《摸鱼儿》

  21、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 《 贺新郎·别 茂嘉十二弟》

  22、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23、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辛弃疾 《采桑子》

  24、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

  25、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 《西江月》

  26、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27、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

  28、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9、 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辛弃疾

  30、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 ——辛弃疾 《贺新郎》

  31、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辛弃疾 《贺新郎》

  32、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 山轻。 悲莫 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 《水调歌头》

  3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水龙吟》

  34、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辛弃疾 《永遇乐》

  3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 《破阵子》

  36、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 《阮郎归》

  37、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辛弃疾

  38、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 《西江月》

  39、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方 ——辛弃疾

  40、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 醉里不 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辛弃疾 《念奴娇·赋雨岩》

  4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42、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菩萨蛮》

  43、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辛弃疾

  44、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辛弃疾 《贺新郎》

  45、 甚矣吾衰矣。怅*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 明、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

  46、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乡子》

  47、 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 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 听湘娥、 泠泠曲罢,为 谁情苦? 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稳渡。 望金雀觚棱翔舞。 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愁为倩,么弦诉。 ——辛弃疾 《贺新郎》

  48、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0、 事无两样心有别 ——辛弃疾

  51、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 磨还缺。若 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 《满江红 中秋寄远》

  52、 倦色风雅清兰幽,幽兰清雅风色倦。 香魂冷影舞,舞影冷魂香。 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 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 ——辛弃疾 《兰草 菩萨蛮》

  5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4、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 江流未断, 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辛弃疾 《念奴娇·书东流村塾》

  55、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辛弃疾

  56、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 处。 ——辛弃疾

  57、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 ——辛弃疾 《水龙呤》

  58、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辛弃疾

  59、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辛弃疾 《西江月》

  60、 神甚放,行则眠,鸿告鸟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辛弃疾

  61、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辛弃疾《摸鱼儿》

  62、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辛弃疾

  63、 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辛弃疾

  64、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辛弃疾 《鹧鸪天》

  65、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辛弃疾 《阮郎归· 耒阳》

  66、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辛弃疾

  67、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68、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又千叠 ——辛弃疾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69、 但使情亲千里近,无情对面是山河。 ——辛弃疾 《定风波》

  70、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 十分巧。看 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辛弃疾 《千年调》

  71、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夕。 ——辛弃疾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72、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辛弃疾 《破阵 子》

  73、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 待与青春斗长久。 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 更持银盏起,为 君寿。 —— 辛弃疾 《感皇恩》

  74、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辛弃疾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5、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 河梁、回头 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76、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 ,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 《汉*·立春日》

  77、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78、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 渠侬:神州 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79、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0、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

  8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2、 老子*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 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辛弃疾 《沁园春·老子*生》

  83、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 为媒。 算合作*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辛弃疾 《沁园春》

  84、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摸鱼儿》

  85、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

  86、 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辛弃疾

  87、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辛弃疾 《祝英台近》

  88、 叠嶂西驰,万马四旋,众山欲东 ——辛弃疾

  89、 满江红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 年来何待,许 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辛弃疾

  90、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如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辛弃疾 《浣溪沙》

  91、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辛弃疾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92、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

  93、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船沉醉。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辛弃疾 《鹊桥仙》

  94、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

  95、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96、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 《鹧鸪天》

  97、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8、 《汉* 立春》 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 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 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 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 便熏 梅染柳, 更 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 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 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 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2)

——辛弃疾诗词名句

辛弃疾诗词名句

  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词爱国热情浓重,直到后世都影响深渊,下面是辛弃疾诗词名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6、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2、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13、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4、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8、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20、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1、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2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6、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0、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31、神甚放,行则眠,鸿告鸟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32、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4、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3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方。

  3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0、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1、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42、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4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4、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4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6、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47、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4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0、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51、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5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宋南渡以后,朝廷置人民痛苦和民族危难于不顾,屈辱求和,苟安江左。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主张,但长期不为朝廷重用。在写这首词前不久,**韩侘胄企图以**北伐来****的地位,起用了辛弃疾。他们起用辛弃疾,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作北伐的旗帜而已。同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任知府。辛弃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不禁感触连翩。
作者下笔前首先用了一个设问,然后自问自答:日夜想往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于今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的山光水色。短短两句,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如同热浪扑向读者,他那伫立楼台远眺中原的形象,也像浮雕一样在读者眼前浮现。接着,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悠悠”两个叠字,通俗无奇,但意境却十分深邃。
作者当时所处的京口(即镇江),曾是三国时孙权的吴都。词的下阙,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历史上的这位少年英雄。“年少万兜鍪”意为年少的孙权统率大军。然后引入“天下英雄谁敌手”,在对孙权的深情歌颂中,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身不由己的郁愤心情。”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是曹操赞叹孙权(字仲谋)时说过的话。曹操**北部*后,挥戈南下,直取荆州。当时荆州牧刘表(字景升)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然而,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却屡遭孙权打击。曹操喟然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运用典故,借古喻今,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作者把曹操对孙权的赞语引进作品,通过对孙权、刘琮的一褒一贬,表达了自己抗金救国的**主张,批判了昏庸**、不战而屈的南宋**者。这首洋谥着爱国激情的词,风格既明快又含蓄。开头情调显得有些伤感,后阙却气概昂扬,尤如奇峰突起,体现了辛弃疾词作豪放不羁的气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4)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辛弃疾 丑奴儿》,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而今识得愁滋味,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是不是觉得辛弃疾 丑奴儿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示儿古诗,请您阅读。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5)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辛弃疾绝美诗词)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有“词中之龙”之称。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写作重塑了辛弃疾的生命。他通过永不屈服的姿态与意志,用词作宣泄着雄心,抵抗着懦弱与退缩,甚至抵抗着衰老与**,使得自己在抗金战场软了以后,在青楼歌坛硬了起来。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辛弃疾写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

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

[宋]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老,**斜阳数过鸿。

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西江月·画栋新垂帘幕

[宋] 辛弃疾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

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

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

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6

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

[宋]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诗词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及原文赏(扩展6)

——辛弃疾诗词经典

辛弃疾诗词经典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闸村)人。南宋**、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辛弃疾诗词经典,希望有所帮助!

  辛弃疾诗词:《青玉案·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宫粉厌涂娇额》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珮丹霞羽化。

  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

  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画栋新垂帘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

  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

  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辛弃疾诗词:《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